孫太一|俄美烏角力後,中國不再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典型崛起國

孫太一|俄美烏角力後,中國不再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典型崛起國
撰文:孫太一
出版:更新:

近期,特朗普與普京又進行了通話。雖然雙方通話後發表的聲明有差異,但其實質是俄烏局勢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特朗普一方面試圖通過施壓烏克蘭獲取關鍵礦產資源,另一方面又與俄羅斯關係升溫。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際大環境、機遇與挑戰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俄烏局勢何去何從?全球格局會發生何種變化?

美俄各說各話:停火並非易事

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後,雙方都對實際的對話內容做了解讀,選擇對自身更有利的內容來廣而告之。特朗普這邊自然是什麼事情都大吹特吹,隨便一個小小的成績好像都要說得很了不起的樣子。事實上,特朗普方面並沒有實現原定希望達成的30天全面停火目標,僅僅是得到一個未來30天在能源和基礎設施以及黑海海上的局部停火,並在第二天進行換俘。當前主戰場並不在這些區域,普京也想給特朗普一些甜頭,所以在這一點上雙方達成的共識,也是雙方通話最主要的成果。

普京方面,他事實上僅僅表達了可以繼續就全面停火及永久和平展開技術談判的意願。也就是說下次可以接着談,能談得怎麼樣就另當別論了。而且,普京方面着重提到的其實是較為嚴苛的停火條件。他要求在特朗普提議的停火期間,全面暫停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至少停止美國的軍事援助,他要求允許俄方繼續控制佔領區,並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的目標。歐洲已經表示對此強烈反對了,他們擔憂俄羅斯僅僅是借機重整軍備,而烏克蘭則可能在這段時間內無法獲得新的武器補給。但特朗普為了盡快促成停火,已部分接受了俄方提出的條件。

2025年3月3日,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傳統的「玫瑰星期一」(Rose Monday)花車遊行,有花車以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主題。(Reuters)

特朗普雖然找人代筆寫過《談判的藝術》,但他顯然不怎麼會談判。在當前的互動中他顯得很着急,很輕易地就做出了諸多重大讓步,卻並沒有換回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正如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俄羅斯問題專家希爾(Fiona Hill)評價的那樣,普京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經常會戲弄特朗普,而特朗普卻毫無察覺。希爾表示,特朗普在與普京的屢次會談中缺乏準備,更多關注個人互動而非外交策略。她回憶稱,自己曾在一次通話中仔細聽取俄方講話,發現普京的言辭中暗含威脅,但特朗普卻在結束後形容交流「很棒」。希爾認為,翻譯也往往會遺漏普京的諷刺和試探,導致特朗普未能真正理解外交動態,也從不進行會後總結。她批評特朗普的外交方式為「業餘操作」,並指出普京多次利用語言障礙和誤譯來操縱特朗普。事實上,在通話後沒多久,俄羅斯方面就對基輔發動了無人機襲擊,而特朗普政府也沒有任何實質的威懾與應對。

特朗普的雙重策略:施壓與疏遠

特朗普對烏克蘭的策略可謂「一石二鳥」。在暫停援助的同時,他試圖從烏克蘭獲取關鍵礦產資源,派遣美國礦工進入烏克蘭開採。他天真地認為,只要美國派幾個礦工去烏克蘭挖礦,俄羅斯就不會再對烏克蘭有野心了。他的邏輯是,俄羅斯要是傷害了美國的礦工,那就是攻擊了美國,俄羅斯不敢。但是,俄羅斯哪怕真的怕美國,難道不能繞着礦產執行任務嗎?

特朗普政府的信用問題也由此浮出水面。他在第一任期與墨西哥、加拿大談成了《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但在第二任期開始後,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這表明,即使特朗普通過斷糧、要價最終與烏克蘭達成協議,這個協議能維持多久也很難說。等特朗普覺得不滿意了,又可能推倒重來,重新要價。澤連斯基在白宮描述普京如何不守承諾,事實上,特朗普何嘗不是這樣的人呢?

美烏礦產協議的前景:希望與隱憂

此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或在國會演講中宣布關於礦產協議事宜,但事實是沒有。本來澤連斯基在華盛頓的當天下午雙方就準備好要簽協議的,只不過一方面澤連斯基不甘心,還想再嘗試一下尋求更為實質的安全保障,不是就來幾個美國的礦工的那種;而萬斯呢也想在領導面前展現一下自己。結果雙方都玩脫了。

圖為2025年3月23日,烏克蘭基輔一棟公寓大樓被俄羅斯無人機攻擊後,消防人員在現場工作。(Reuters)

然而,短期內美烏礦產協議達成的可能性仍然不小。萬斯已經釋放出緩和信號,稱白宮仍然願意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並表示美方聽到了一些積極的消息,暗示美烏合作的可能性仍未完全關閉。澤連斯基也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長文,試圖緩和與特朗普的緊張關係,並提出有限停火方案。他強調烏克蘭渴望和平,願意簽署協議,並對美國表示感謝。同時,他特別提及「特朗普的強有力領導」,稱雙方在白宮的會面「令人遺憾」,並表示「是時候糾正局面了」。可見,雙方在玩脫之後又都試圖「找補」,希望能重新回到原有的軌道上來。

美俄關係升溫:戰略考量與全球影響

在與烏克蘭關係緊張的同時,特朗普與俄羅斯的關係卻在升溫。特朗普懼怕核大國,也同時和普京有私人感情。無論之前披露的特朗普和俄羅斯情報部門的關係是否為真,至少特朗普認為,「通俄門」期間是普京和他一同經歷了不公,在他眼裡這是一起經歷過風雨的弟兄了。

除了這一層關係以外,特朗普自然希望能夠讓美國從俄烏抽身,能夠讓美國節省海外開支,讓歐洲人自己去管歐洲的防禦。同時,特朗普還想借俄羅斯在歐亞非的影響力,去幫美國做一些事。比如,俄羅斯當前已經同意協助特朗普政府與伊朗溝通,這包括伊核計劃及其對地區反美武裝的支持等問題。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某些議題上,甚至已經逐漸開始扮演特朗普政府代言人,至少是傳聲筒的角色了。

「修昔底德陷阱」再思考:全球秩序的重塑

「修昔底德陷阱」理論講的是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在權勢轉移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摩擦,但現在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立場的改變,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收縮,尤其是推崇重商主義,直接自己放棄了守成大國所要維持的既定國際秩序。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認為,中美恐將重蹈強權接替的歷史宿命,難逃一戰。(資料圖片)

因此,中國與其說是崛起國,不如說已經可以做出取代原守成國、對原有秩序進行維護甚至主導的國家。在具體議題上,比如在經貿層面,與其對美國加徵關稅進行對等的同樣是重商主義性質的報復性關稅,不如借此契機推動美國以外其他的國家,尤其是已經被美國加關稅或者接下來大概率要被加徵對等關稅的國家來促成一個新的以全球化、市場化、經濟自由化為核心的新秩序,並且通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繼續投入支持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等全球議題上來進一步增加軟實力。

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出現反復,特朗普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策略,以及全球權力格局的變化,已讓「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不再適用中美關係。在此背景下,中國等新興大國有機會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一個多極的世界秩序也正在悄然而至。

本文作者孫太一是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副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