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明察|三中全會精神啟示:香港需要什麼樣的改革?

撰文:梁海明
出版:更新:

梁海明專欄|寰海明察

隨著《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發佈,香港不僅要緊跟國家發展步伐,更要明確自身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香港責任」與「香港貢獻」。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香港需要的不是顛覆性的劇烈變革,或者結構性改革,而是基於現有優勢與基礎的改良型改革,以穩健的步伐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顛覆性改革或結構性改革雖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其高風險、高投入較高的不確定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可能還會改革失敗,從而導致資源浪費和社會不穩。即使改革成功,長期效果未必如預期,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改進。相比之下,改良型改革則更加注重在現有框架內進行優化、調整和創新,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效益。對於香港而言,這一路徑選擇尤為關鍵。

首先,「一國兩制」制度框架為香港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國際競爭優勢,任何改革都應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提升治理效能,而非動搖這一根本。

其次,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許多顛覆性科技或模式在初期往往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改良和優化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其改革應更加注重實效性和長遠性,通過改良型改革不斷鞏固和提升現有優勢,同時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其一,香港應繼續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通過支持金融科技創新,搭建開放的金融科技平台,推動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加強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優化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落戶香港,提升香港的全球金融輻射力。此外,綠色金融的推廣也是未來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建立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的融資需求,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其二,香港應加快推動港口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提升港口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與內地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共享政策紅利和資源,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優化跨境物流和通關服務。通過建立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平台,提升物流管理和協同效率,支持物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

其三,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香港應進一步優化高端人才引進政策,提供更加便利的簽證和居留許可,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於此。同時,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建高水平教育和科研平台,提升本地人才的競爭力。此外,還應關注「中熟人才」的培養和激勵,通過改革教育體系、科研資助機制和創新創業環境等,激發本土創新活力,形成人才與創新的良性循環。

其四,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區域。香港應抓住這一機遇,深化與珠三角地區的合作,強化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通過改良型改革促進區域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在此過程中,香港可以發揮其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最後,改良型改革不僅要關注經濟發展,更要關注社會民生領域。香港應通過改良型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增強民眾對改革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這包括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居住環境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還應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保障問題,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就業援助等措施,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香港應以改良型改革為主旋律,兼顧顛覆性探索。通過優化政策環境、提升治理效能、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對接等措施,不斷鞏固和提升自身優勢地位;同時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關注社會民生領域提升民眾福祉。以此推動香港由治及興,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