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4日3夜】中學生遊「月世界」 寸草不生惡地種出香甜芭樂
台東,你會聯想起什麼?鹿野高台的熱氣球節、還是可口的池上米?這班修讀地理的香港中學生卻對我說:「池上米很有名啊,爸媽也想我托包米回港,不過這次我來看『月世界』,亦即是『惡地』啦!」「我最期待摘芭樂啦!」
攝影:梁蔚澄、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也許大眾對芭樂並不陌生,但原來「月世界」又是另一有名之地。一行逾25人的中學老師與中四、五生來台東4日3夜並非旅遊,而是作地質考察,這班學生其實是經歷了一年的地質保育大使培訓計劃及比賽後,成為最後6強,來到台東地質公園親身感受台東的風土人情。究竟他們眼中的台東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月世界」的奇異果實
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他們便走進「月世界」,在山下時,滿佈綠樹及植物,突然有學生說:「嘩,很臭!」「想嘔呀!」
此刻,導遊手執一個綠色、表皮有些凸出及圓點的果實,未打開味道已經很濃烈、令人作嘔,打開後更不堪設想吧。隨團的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蔡慕貞解釋:「這些是檄樹的果實,又叫『嘔吐果』……」因為檄樹適應力強、可忍受含鹽度高的土壤,耐旱力強,在農作物失收、荒年時,可作為救荒食物,但成熟的果實有強烈的臭味,因此被稱為「乳酪果」、「嘔吐果」等名字。
忘記奇怪的嘔吐果後,他們繼續往上走,到了一定的高位時,遠望如劍鋒般的地貌,幾近光禿禿的山脊有一點點的綠,也頗為震撼,這樣形狀與寸草難生的土地,也難怪叫「月世界」。眾人在這裏打卡少不免,此時,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系劉瑩三教授向學生們開始介紹這裏的特色:「惡地地形」一般稱為「月世界」,據說是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隱沒碰撞時積增而成,當中包含泥岩、砂岩、頁岩等構成……雖然不少學生在記下資料,為了第四天與當地的學生作報告交流之用,但在此壯麗的景色前,大家還是忘卻要作匯報的心情,感受當刻有趣的山景中。
惡地孕育香甜芭樂
在逆境中成長的,不是只有「嘔吐果」,還有芭樂,亦即港人稱為的番石榴。在這塊貧脊的土地,卻換來又脆又甜的芭樂,可說是「苦盡甘來」的成果。
一看見芭樂在樹上,大家也急不及待地「手起刀落」,每人手上也有一個成果。舉辦是次計劃及考察團的新創建集團執行董事張展翔亦不甘示弱,在果園主人的指引下,剪了樹上成熟的芭樂,嚐一口得來不易的成果,他希望學生明白這裏的地質如何影響當地人民生活及經濟發展。園主說:「現在的芭樂已經不再像早期的芭樂,現在的果實是經過台灣果農的改良,又大又飽滿,既香甜又有點微酸,清脆爽口。」
「最好玩的,是這個了,雖然只可拿一個。」眾人不約而同地說道,不過4日3夜的行程不止於此,令他們樂在其中的反而是……(待看台東的4日3夜‧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