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川端康成高爾基均父母雙亡 作家就需要熬過孤獨寂寞?|王璞

撰文:王璞
出版:更新:

讀偉大作家傳記,我有個發現:他們要未是孤兒,要未是少小離家失去父母蔭疪的人。
文:王璞|原題:最孤獨的職業

例證伸手就可舉出一把。

英國作家毛姆,八歲失母,過了兩年又失父,被送給在英國小鎮作牧師的伯父撫養。在這以前他一直住在巴黎,現在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家庭,要到陌生的學校上學,同學都嘲笑他說話中的法語口音,他是這樣的孤寂,驚恐,以至於患上口吃,終生未癒。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網上圖片)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更為不幸,三歲時便父母雙亡,他和姐姐被送到祖父母家,不料七歲時祖母也去世。到了十歲,連姐姐也死了。他和祖父相依為命。十六歲那年,祖父重病垂危,只有他獨自一人守護在病榻旁。為祖父送終之後,他寫了<十六歲的日記>,記錄祖父彌留之際的情景。這便是他的文學處女作。

高爾基(wiki)

俄國作家高爾基比他們更慘,父母相繼在他十歲之前死去。外祖父母收留了他,但他們一貧如洗,只好把他送去當童工,從此開始他在社會低層掙扎求存的人生。那些苦難經歷後來都被他寫在自傳三部曲《童年》、《在底層》和《大學》裏,我認為這才是他最偉大的作品,而不是那本被宣傳為無產階級文學經典的《母親》。尤其是《在底層》,第一次讀它時我還是個孩子,還為階級鬥爭學說所蠱惑,以為好人壞人是按階級劃分的,無產階級都是好人,資產階級都是壞人;窮人都是好人,富人都是壞人。這部小說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倒是「人窮志短」、「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些俗語比較合乎實際情況。人類只要不擺脫愚昧和迷信,那就會讓他們本性中的原始欲望佔了上風,變得比動物更為野蠻殘暴。

《佩德羅·巴拉莫》書封

胡安·魯爾福可以說是高爾基的墨西哥翻版,他也是童年便父母雙亡,被送進孤兒院,然後落入社會這所殘酷的大學。為了謀生,他獨自走遍墨西哥大地,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也跟高爾基一樣,是書本救了他,讓他獲得知識和智慧,得以拿起筆把那一切記下來。三十八歲這一年,他寫下那部堪稱經典中之經典的小說《佩德羅·巴拉莫》。另一位大師級小說家馬爾克斯說他能把這部小說倒背如流,我沒那麼厲害,只背得出開頭:「我來科馬拉是因為有人對我說,我父親住在這兒,他好像名叫佩德羅·巴拉莫。這是家母告訴我的⋯⋯」讀着讀着你會發現,原來小說中那對父母都是鬼魂。胡安·魯爾福是用盡了一生的才華與想望中的父母在冥冥中對話。

我想,是不是作家這種職業就需要孤獨和寂寞的煎熬呢?

美國作家保羅·索魯似乎作了肯定的回答,當文學青年問他成功之道,他回答:「離開家,離開你的父母。」那麼旅遊作家的成功之道呢?「孤身上路。」這是首要的一條。他自己十八歲就離開了慈愛的父母,參加和平隊浪跡天涯,歷盡滄桑,終於實現夢想,成為名滿天下的大作家。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Facebook帖文。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王璞其他文章: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 死前必讀的人類學經典

【王璞其他文章:蔦屋之前的日本傳奇書店 「文化奇才」田中慶太郎改變行業

作者簡介:王璞生於香港,長於內地。上海華東師大文學博土。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零零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鳥》、《送父親回故鄉》;散文集:《呢喃細語》、《整理抽屜》、《別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圖書館怪獸》、《小屋大夢》;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訐小說研究》、《我看文學》、《散文十二講》(此書內地版改名為《作文十二講》、 《小說寫作十二講》、教學參考書《現代傳媒寫作教程》等。長篇小說《補充記憶》獲天地圖書第一屆長篇小說獎季軍,長編小說《么舅傳奇》獲天地圖書第二屆長篇小說獎冠軍、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