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熱身|知人論世 趣味歷史啟發生活處世之道
編按:距「世界閱讀日」不足一星期,不少機構藉此推廣它們心目中的「廣泛閱讀」,在無助無望的年代,鼓勵大家深入閱讀世界,尋找精神樂土。容我們賣個關子:世界閱讀日當天,將會與大家分享日子起源的幾個說法。為了迎接這個日子,我們回顧藝文頻道曾介紹過的書籍,古今中外,幾近無所不包,可說是個小圖書館了。
距世界閱讀日不到十天,我們廣泛輯錄藝文頻道引介過的書籍,列出書單與書籍精選內容,供讀者一文睇曬幾本書。所謂鑑古知今,不論何人都愛看人物故事,尤其歷史人物的經歷,成為我們生活借鑑,知人論世的寶貴資源,我們這次便以「鑑古知今」為主題,介紹五本論人知世的書籍。
書單|1|楊自強《古人教你混職場》(麥田出版)
如何不打臉指出上司錯誤而不讓自己陷險境?
楊自強:你打了上司的臉,別人不會說你是勇敢、耿直,而是說,這部門怎麼會有這麼白目的人?或者說,這白目是存心要出上司的糗。那你要是一聲不吭呢,見死不救不厚道就不說了,上司有朝一日出了洋相,心下還是要怪你。其實挽救上司的形象,也是一種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你看人家郭嘉,曹操犯了錯誤,他不但有根有據地給挽回了,還趁機給上司臉上貼了金,這就是高明。像行軍主簿這樣光會說「丞相豈可議罪?」他以為是拍馬屁,其實還是在打曹操的臉。所以,說還是不說,怎麼個說,要圍繞著一個中心:不打臉。
【相關閱讀:下屬如何不打臉 「優雅」地指出主管錯誤?】
書單|2|趙冬梅《大宋之變》(麥田出版)
司馬光執政的難言之苦
趙冬梅:膚淺的學者常常會截取古人的片段言語,完全不體貼當時人當時事當時情境,只作字面理解,給古人或者貼上「落後」的標籤,或者戴上「進步」的高帽,然後得意洋洋地宣稱自己發現了真理。他們喜歡給司馬光貼的標籤,一個是「保守」,用其貶義;一個是「專制」。
司馬光主張皇權的至高無上,主張皇帝把握國家事務的最高和最終決策權,這一點,不必否認。司馬光是一個帝制時代的純粹的儒家學者,他維護君臣父子的等級秩序。在司馬光的時代,這是保持國家穩定、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道路。但是,僅此而已嗎?當我們把上面這兩段話回放到當時語境中,能夠看到什麼?那是執政半年以來的無奈、隱忍與焦慮—權力仍然掌握在舊人手中,太皇太后缺乏經驗,根本駕馭不了這樣的局面;而司馬光與呂公著這兩位誠實迂腐的君子,被牢牢地困在體制之內,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間流逝。在體制的規定之內,能夠有所突破的,就只能是太皇太后(作為皇權代理人)的「獨斷」了!可是以太皇太后的政治經驗,又如何能料理如此棘手的問題?難!難!難!
【相關閱讀:司馬光被轟鼓吹君主專制? 背後有這難言之隱】
書單|3|(日)內藤湖南《清史九論》(中和出版)
日本漢學大師與你論盡清朝皇帝
內藤湖南:雍正帝雖然是個政治偵探家,但較之日本的政治偵探家卻很有肚量。他對政治偵探的結果從不保密,而是統統公之於眾,這也正是雍正帝的過人之處。漢人寫文章大罵清朝時,他不僅不會秘而不宣,反而親自執筆,一一反駁:你或許執此一詞,可道理是如此云云。《大義覺迷錄》就是一本有名的辯駁書。這本書是雍正帝針對呂留良言論所作的批駁,也陳列在展室當中。皇帝寫臣子之事,可謂稀奇。由此也可以看出雍正帝的開明之處。總之,他是一位既險惡又開明的皇帝。
【相關閱讀:日本史學大家內藤湖南 與你論康、雍、乾三帝】
書單|4|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戰略大歷史》(商業周刊)
「現代政治哲學之父」馬基維利對統治者的建議
Lawrence Freedman:他的著作最引人注意的特點在於書中鮮有提到如何抵禦外敵,主要是強調國內臣民的忠誠和奉獻。具體說來,他更願倚重本地民兵,而不是只為錢打仗的傭兵。他不敢指望愛國主義,而更相信鐵的紀律,包括採取切實措施,嚴防逃兵帶走任何財物。「勸說或阻止幾個人做一些事情非常簡單,因為如果用嘴說不管用,你可以動用權威或武力。」而要取信於大眾則困難得多:他們必須聚在一起同時被說服。所以,「優秀的統帥應該是演說家」。對軍隊訓話可以「驅除恐懼、提振士氣、增進頑強、揭露欺詐、承諾獎勵、示險避險、灌注希望、賞優責劣,以及實現旨在撲滅或點燃人類激情的所有目的」。這類鼓舞鬥志的演說能夠激起全軍將士對敵人的義憤和藐視,同時令他們對自己的懶惰和怯懦感到羞恥。
【相關閱讀:馬基維利:君主苛酷無情是好 但切忌喪盡天良】
書單|5|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雞冠天下: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左岸文化)
人類文明是一部「雞,全部都是雞」的歷史
Andrew Lawler:達爾文以雞來鞏固其演化論,巴斯德用雞製造出第一支現代疫苗。而即便已經被研究了兩千五百年以上,雞蛋至今仍是科學的首要模式生物,也是我們每年用來製造流感疫苗的「容器」。家雞也是所有已馴化的動物中,最先完成基因體定序的物種。雞骨能緩解我們的關節炎,雞冠可撫平臉上的皺紋,也許不久之後,就能利用基因轉殖的雞來合成多種人類用藥。養雞可提供鄉村地區婦孺不可或缺的卡路里及維生素,使其免於營養不良的命運,同時還能增加收入,幫助困苦的家庭擺脫貧窮。
這種動物還像是長了羽毛的瑞士刀,是種用途廣泛的牲畜,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任由我們取求。這樣的可塑性,使其成為所有馴化動物中最有用處的一種,也因此有利於我們經由牠們來追尋自身的歷史。當代考古學家用簡易的網篩收集雞骨頭,便能看出人類在何時何地過著怎樣的生活;複雜的演算法及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則使生物學家有機會從基因的層次追蹤雞的過去,而這也跟我們的過去密切相關。神經科學家研究長期受虐雞隻的腦部,發現讓人不安的跡象──雞的智力很高,這也激發我們進一步理解自己行為的興趣。
【相關閱讀:人類文明是一部「雞,全部都是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