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紀錄片節】柏林影展最佳紀錄片 同志母與女的《日常對話》
《日常對話》是台灣首齣電影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而泰迪熊獎一般視為同志電影的最高榮譽。捕捉同志母親的日常,導演黃惠偵籌拍了20年之久,將150小時的影片剪裁成88分鐘的精髓,呈現女兒眼中的母親。今屆華語紀錄片節將這套在台灣哄動一時的紀錄片帶來香港。在我們的眼中,這位T媽媽又會帶來怎樣的體悟?影展不乏女性話題,那又將會是怎樣的陰性(影像)書寫?
《日常對話》
導演:黃惠偵
9/10 (一) 晚上七時半 The Grand Cinema
14/10 (六) 晚上七時半 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設導演映後談)
「是的,儘管你們教我歧視仇恨我的母親,並對我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但我不會計較那些,因為我的同志母親教我的,不是恨。」──黃惠偵
最親密的人往往最陌生,黃惠偵等到拍攝最後階段,才願意與母親單對單對話。早在製作短片《我和我的T媽媽》,即《日常對話》的短版時,黃惠偵也在逃避母親,將短片名為《我的T媽媽》英文片名是The Priestess Walks Alone。Priestess(祭師)是指母親,在葬禮中負責超渡亡魂。從Walks Alon到Small Talk(《日常對話》英文片名),黃惠偵逐步走近母親,不再站在攝影機後面,而是坐在母親的對面。有影評指比起同志電影,《日常對話》更是一部單純講家庭的電影。或許說對了一半,當女兒放下對母親的戒心,同志的禁忌也不再是問題。
《某年》
導演:林皓申
5/10 (四) 下午四時半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和黃惠偵一樣,林皓申將鏡頭對準自己的親人,記錄母親照顧外婆的點滴。患上老人痴呆的外婆認不到家人,母親把握時間,全心照顧外婆。十年前的作品,如今看起來依然感人。此片獲第一屆華語紀錄片節長片組亞軍。
《祝我好孕》
導演:蘇鈺婷、陳育青
16/9 (六) 晚上七時半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15/10 (日) 晚上七時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設導演映後談)
醫院是我們誕生的地方,《祝我好孕》卻希望社會關注在家產子,重振助產師這個協助人在家生育的行業。「我們都忘了自己是這樣生出來的。」導演陳育青也希望記錄生育中的美好與艱辛。在台灣放映時有觀眾不敢看生育的過程,但對兩位身兼母親的導演來說,這卻是與孩子經歷的美好一刻。
《叫我陳太》
導演:陳巧真、徐智彥
9/9 (六) 晚上七時半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設導演映後談)
14/10 (六) 下午二時半 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設導演映後談)
「臭屎。生活是臭屎。」黃碧雲短篇小說〈忿怒〉中的垃圾婆如是說。這位小說人物彷彿是真的,《叫我陳太》中的清潔工陳太一樣365天都面對着垃圾,除了年初一可以休息一下之外,換來的卻是人們的鄙夷。陳巧真繼獲德國電影節獎的《32+4》後,將鏡頭從離婚父母的撕裂移至城市的分裂,與徐智彥合作執導,拍下璀璨城市中陰暗的一角。
華語紀錄片節2017
舉辦日期:9月9日起
影展頒獎禮: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