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擦計畫】偏見影響決定 NBA錯失了多少個「林書豪」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日常生活是由無數決定組成,由早餐吃甚麼,到選穿什麼衣服去上班,再到選擇職業或交往對象,大大小小的決定,除了理性因素,更會受到個人或社會的偏見去影響決定。英國《觀察家》周刊美國版前編輯兼暢銷作家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台灣譯名)在新書《橡皮擦計畫》中,解開我們在判斷及作出決策時心智運作情況,解讀為何會作出錯誤決定。
麥可指我們會受偏見影響,會對不確定的事產生確定感,令自己作出錯誤判斷。書中以NBA網隊球星林書豪作例子,指NBA揀蟀時,林書豪雖然被數據系統選中,但他當時未有被任何球隊選上,原因是大部分球探受到亞洲人缺乏運動細胞的偏見影響而不選他。可想而知,NBA因偏見不知已錯失了多少個「林書豪」。

以下是《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的節錄內容:
林書豪去年底因落地時失去平衡跌倒而嚴重受傷,現時仍須休養。(資料圖片)
+2

人類心智最狡詐之處,就在於它會讓我們對於本質上不確定的事物產生確定感。

例如在NBA選秀會上,許多球探都會覺得自己清晰地看見未來,事後證明都只是錯覺。就好比林書豪,每位球探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價。

這位知名台裔美籍得分後衛在2010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然後參加NBA選秀。「我們的模型相中他」,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達瑞爾.莫瑞(Daryl Morey)說:「模型建議我們,在選秀會的第十五順位選他。」

但這個建議與球探在球場上觀察到的評價,有明顯落差,球探們認為,他只是一個打得不錯的亞裔小子。

NBA球探因有「亞洲人缺乏運動細胞」的偏見,令林書豪最初沒有被揀選,幾乎緣盡NBA。(視覺中國)

莫瑞當時也不完全信任自己的數據模型,他不敢冒險,所以最後決定不選林書豪。但就在休士頓火箭隊沒有選擇林書豪的一年後,他們開始測量球員的前兩步速度:林書豪是所有球員中速度最快的。他的爆發力強,而且比起其他多數的NBA球員,可以更快速改變方向。「他真的非常靈活,」莫瑞說:「但每個該死的傢伙,包括我自己,都認為他缺乏運動天賦。為什麼會這樣?除了因為他是亞洲人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

人們在對他人做出判斷時,總會以某種奇怪的方式只看見他們想看的,對於不熟悉的事物,通常要更長時間才會看明白。

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呢?紐約尼克隊的教練後來終於讓林書豪上場(因為可用的其他球員都受傷了),他的精采表現讓麥迪遜花園廣場的球迷全場沸騰,但其實當時尼克隊已經決定要將林書豪釋出了。林書豪也決定,一旦被釋出就不再打球了。

這就是問題的嚴重性:一位優秀的NBA球員,始終沒得到好機會在球場上發揮,就只因為專家認為他不夠好。到底我們遺漏了多少個林書豪呢?

NBA球探因對亞洲人的運動細胞存有偏見,因而沒有選林書豪。(視覺中國)

就在休士頓火箭隊和其他NBA球探在選秀會上沒能看出林書豪的價值(選秀會結束後他以自由球員的身分簽約)後沒多久,聯盟的營運全面停擺。球員與球團之間因為薪資談判破裂,NBA被迫封館,完全無法運作。

於是莫瑞報名了哈佛商學院的高階管理課程,並選了一堂行為經濟學的課。上第一堂課時,教授要求學生在一張紙上寫下手機號碼的最後兩個數字,然後她要求學生估計聯合國裡有幾個非洲國家,把答案寫在紙上。最後,教授收集了所有學生的答案,然後告訴大家估計的結果:手機號碼最後兩位數較高的人,預估的非洲國家數也較高。

接著,她告訴大家:「我要再做一次同樣的實驗,這次我同樣會給你們某種暗示,看你們會不會被擾亂。」結果,儘管每個人都事先被提醒了,猜出來的數字依然受到擾亂。

換言之,就算你知道自己有偏見,不等於你能克服偏見。

書名:《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早安財經)

作者:麥可•路易士

暢銷作家,著有《魔球》、《快閃大對決》、《大賣空》、《老千騙局》、《自食惡果》等經典作品。出生於紐奧良的他,先後就讀普林斯頓大學與倫敦政經學院,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稿,擔任《新共和》雜誌資深編輯、英國《觀察家》週刊美國版編輯,目前與太太、孩子住在加州柏克萊。

一九九九年在英國倫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當地接受精神科專科的訓練,至二零零五年回港於青山醫院任職並繼續接受專科訓練,於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在兩年後更獲得社會科學犯罪學碩士學位。

出版社:早安財經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