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關係】愛侶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你是「愛無能」者嗎?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夫婦,兩人的真實面無所遁形,理所當然是身邊最親密的人。可是,貌合神離的夫婦比比皆是,只是在人前人後維持著表面良好關係,但心底卻是不停迴避對方,成為「這麼近、那麼遠」的假親密伴侶。
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碩士、中國心理諮詢師史秀雄,結合接觸的個案經驗,撰寫成《假性親密關係》一書,剖釋這種普遍現象的背後成因,其實是不了解自己及伴侶,或是受到原生家庭或成長經歷影響,令彼此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親近,卻逃避處理感情問題,更因害怕面對不合適的真相而迴避更進一步的親密,最後成為「愛無能」者而不自知。

以下是《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的節錄內容:
(《志明與春嬌》劇照》)

假性親密關係的誕生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愈來愈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當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卻無法被察覺和解決時,假性親密關係就產生了。

如今,伴侶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非常普遍的。相戀數年卻不瞭解彼此的成長經歷,即將走入婚姻卻並不瞭解彼此的婚戀觀念,尤其是夫妻之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貌合神離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親密關係已經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週末的燭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澀的牽手和初吻,情人節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紗和盛大的婚禮……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品質、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視覺中國)

假性親密關係伴侶特點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品質、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建立和維護關係的能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普遍比較缺失,很多人並不懂得具體要怎麼做,所以只能觀察、模仿一些流程化、儀式化的東西。

在我的來訪者中,遇到假性親密關係問題的伴侶們往往具有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中獲得什麼。當我問他們「你能想像的最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他們往往一臉茫然。替代他們做出婚戀決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壓力,「糊裡糊塗先把婚結了再說」是常見的心態。

其次,很多伴侶並不完全瞭解彼此。他們雖然在形式上非常親近,甚至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並不瞭解對方對於情感、性、金錢、生育、精神追求等問題的看法。很多人是糊裡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他們需要達成怎樣的默契。而當關係出現問題、兩個人不得不坐下來談談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進退兩難。

最後,很多人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從負面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中情感的表達、信任的建立、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會受到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這些問題會愈發明顯。

關於溝通,應該不僅僅關注具體的事件,更應該關注兩個人在關係中的角色、期待、評價和感受。(《志明與春嬌》劇照)

不斷成長和成熟的理想關係

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但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為了避免衝突,謹慎地迴避著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著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

我在情感和心理諮商工作中發現,一方面很多人對自己的情緒模式缺乏覺察和思索;另一方面,在遇到衝突時,兩個人缺少尋求專業幫助的意識。因此會反覆在一些瑣碎事務上爭論,卻忽略了對錯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匱乏和不滿足。情感交流不暢、瞭解和信任的缺失感被放大,導致誤解和錯誤的表達,才是問題的根本。

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建設高品質的關係。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表達方式一定有很多差異,需要有效的溝通、理智的探討和積極的表達,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如何溝通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關於溝通,應該不僅僅關注具體的事件,更應該關注兩個人在關係中的角色、期待、評價和感受。對於反覆出現的問題,下次如何共同解決;久未表達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盤托出等等。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探討,才能鑄就高質量的關係。

另外,不是所有不理想的感情都存在假性親密關係。當兩人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即使理解彼此也難以接納和認同時,這種關係就是不合適的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描述的是親密關係中的盲區和未被解鎖的狀態,而不合適是假設所有盲區都已解鎖,依然無法接納彼此。兩個人愈親近,是否合適的問題就會愈清晰。由於害怕面對不合適的真相而迴避更進一步的親密,是許多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

破解假性親密關係,是一個需要細心和勇氣的過程。我總和我的來訪者說,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坦誠的基礎上的,不合適、不喜歡的話,不要忽視,因為遲早要面對。世界上或許沒有絕對合適的關係,兩個人共同努力建立的親密和信任,才是求同存異的基礎。

《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寶瓶文化)

作者:史秀雄

中國心理諮詢師(同台灣諮商心理師)。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師從知名社工和心理學教授曾家達,專注青年情感、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諮詢。職業理想是讓自己失業,因為那就意味著大家都過得很幸福了。

出版社:寶瓶文化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