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悦罪昭︱除了民主「三級片」 還有朝鮮半島「動作片」
經歷12月3日到4日的6小時緊張,尹錫悅的「戒嚴鬧劇」迅速落幕。
從各種角度來看,這場笨拙政變不僅凸顯尹錫悅的小圈圈決策,更彰顯領導人恣意妄為的巨大風險:為了保住權勢、震懾政敵,不惜兵行險招。這種做法既讓各界質疑韓國民主是否鞏固,也讓一向強調價值同盟的美國臉上無光,尤其美媒甚至事後披露:對於尹錫悅的戒嚴決策,白宮竟然一無所知。
曾經,民主標籤是美國與盟友展現優越的符碼、區別中俄的國際政治種姓,各種媒體與學術敘事共同導演這支意識形態宣傳片,但尹錫悅一頓降智操作,無疑是把宣傳片演成政治「三級片」,向全世界曝光自認優越的敘事內裡,其實本質不過權慾薰心、隻手遮天。
而尹錫悅發動戒嚴的藉口「保護大韓民國不受北方共產主義威脅」,更是暴露任內埋下的另一隱憂:朝韓對峙速度升溫。回顧2024年,朝鮮先是宣布封鎖與韓國交界的南部國境、指責韓國無人機侵入領空,又接連炸毀連接朝韓的京義線、東海線部分區段道路,這段陡然升級看似朝鮮主動,其實與尹錫悅的強硬政策息息相關。
被高度聚焦的朝鮮威脅
當然,防範朝鮮威脅是歷屆韓國政府的長期戰略,但毫無疑問,尹錫悅政府的對朝政策敵意極高,遠超此前同樣對朝強硬的李明博政府。
以國防建設為例,尹錫悅政府上台後,韓國先後發佈《國防白皮書(2022)》《國防改革4.0》基本計畫、《2023—2037年國防科學技術革新基本計畫》等一系列文件,加速武器裝備的研發、部署和採購,目標不僅是保持對朝戰力優勢,更強調對朝打擊能力。
2023年12月,韓國國防部發佈《2024—2028年國防中期計畫》,總預算投入同比增長5%,達到348.7萬億韓元。其中,為保持對朝威懾優勢而構建「韓國型三軸體系」,居於軍備建設首要位置,韓國更為此對美增購先進武器,包括25架F-35戰鬥機及發動機、電子戰裝備等先進武器,總額達50.6億美元。同時,美韓也簽署了雙邊軍品供應安全協議,能讓韓國迅速獲得武器體系等軍工資源。
而除採購先進裝備,韓國也增加了國產武器的研發投入和使用。根據《2024—2028年國防中期計畫》,韓國國防研發預算將大幅增加,主要用於人工智慧作戰平台、網路戰、無人機等尖端技術研發。例如,為防範朝鮮無人機部隊威脅,韓軍計畫建立無人機偵測、識別和打擊體系,確保採用電磁波干擾等非物理手段,能使朝軍無人機失去作戰能力。而在國產武器使用上,《2024—2028年國防中期計畫》也提出用國產武器反覆運算升級韓軍武器裝備的構想,強化對朝戰略威懾能力。例如,韓國空軍表示將列裝新一代國產戰鬥機KF-21,以替換F-4和F-5戰鬥機,同時著手推進「F-X二期」韓國版隱形戰鬥機項目。
而軍事強硬,不過是尹錫悅對朝強硬的一環,觀察尹錫悅政府在2023年6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基本上內容種種就是其對朝立場的縮影。
在戰略定位層面,該報告一改文在寅政府的對朝包容,刪除推進終戰宣言、簽署和平協定等內容,直指朝鮮是「最嚴重挑戰」,譴責朝鮮對於韓國主權和領土構成嚴重威脅,甚至擔心朝鮮對韓「先發制人」發動核打擊,提及朝鮮也多是涉及威脅、侵犯、挑釁等負面語境。
在戰略手段上,尹錫悅政府更傾向通過軍事遏制,而非緩和韓朝關係來處理朝核問題。例如《國家安全戰略》就報告提出以威懾、勸阻與對話為核心的「3D路徑」:在威懾層面,具體作法除了完善前述的「韓國型三軸作戰體系」,還包括轉型升級美韓同盟及強化韓美日安全合作,建立更全面的對朝威懾;在勸阻層面,作法包括強化多級對朝制裁、打擊朝鮮駭客、切斷朝鮮核導開發外匯來源,迫使朝方因找不到替代選項而放棄核導試驗;在對話層面,尹錫悅政府雖也訴求以外交途徑與朝鮮展開無核化會談,並在明確朝鮮無核化的前提下,與朝鮮展開經濟交流,卻也強調,針對部分團體在韓朝交流合作專案中的非法、越軌行為,今後將整頓相關法令與制度,對非法行為予以罰款等嚴肅查處,這就與文在寅政府2018年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宣導的包容性對朝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顯然,尹錫悅政府不僅延續韓國保守陣營的對朝敵視政策,還在烈度上升級不少,而這無疑是導致半島局勢突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朝韓對峙再起
如前所述,尹錫悅政府以應對朝鮮核導威脅為由,不斷強化在半島周邊的軍事存在,朝鮮當然不會毫無反應。
2023年8月美日韓大衛營峰會後,三國不斷落實峰會共識,漸往「印太小北約」的方向邁進。2023年10月9日,美日韓時隔七年再次舉行海上聯合軍事演習;10月22日,三國首次在朝鮮半島附近空域舉行聯合空中演習;12月19日,美日韓宣佈啟動「朝鮮導彈預警資訊即時共用體系」,共用資訊主要包括朝鮮導彈的推測發射點、飛行軌跡和預計落地點。但這種做法沒有換來朝鮮的俯首稱臣,反而導致前者通過頻繁試射導彈、發射軍事偵察衛星、重新武裝非軍事區監視哨所等強硬手段進行反擊。
當然,這背後也與朝鮮近年的經濟困境有關。一直以來,朝鮮的經濟、外交、軍事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即以軍事威懾為背景、外交政策為手段、經濟提升為目的,彼此拉抬、相互促進,讓朝鮮既能獲得核國家地位,又能實現經濟發展。
但經歷疫情衝擊,朝鮮經濟嚴重倒退,疫後復甦更是成效緩慢,這意味著朝鮮不僅需要強化與中國的經貿聯繫,也需要卸除部分制裁重擔,才能最大程度挽救經濟。但在美韓同盟持續升級、制裁解禁無望的背景下,朝鮮最後走向了三路齊發的對等加碼。
首先是通過各式導彈試驗等軍事措施,高調展示威懾能力,同時採取斷然措施切斷與美韓的各種聯繫;再來是高調展示親俄姿態,不但率先承認東烏兩「共和國」的獨立地位,還通過與普京(Vladimir Putin)的會面以及後續各種結盟宣示,反制美韓、美日韓的不斷靠近,甚至出現派兵援俄的疑雲;接著就是通過各種話術與行動來展示中朝關係,從中朝血盟聯繫、傳統友誼等層面宣揚中朝關係的悠久歷史,同樣是要彰顯自己不是毫無靠山。
而尹錫悅政府強調對朝施壓,通過定期引進核戰略資產、定期與美日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強化對朝威懾,同時又以經濟發展換取朝鮮棄核的構想,也遭到朝鮮拒絕和強硬回應。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就表示,尹錫悅提出的朝鮮「無核換取投資」是在做「白日夢」。2023年11月21日朝鮮成功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後,韓國政府於次日宣佈中止《9·19軍事協定》部分條款效力,重啟在韓朝軍事分界線一帶對朝偵察、監視活動。朝鮮也隨即宣佈不受該協議約束,著手修復前線哨所並發表社論譴責尹錫悅政府。韓朝關係再度重回2018年之前的劍拔弩張。
而朝韓關係的持續僵化,也將對尹錫悅的「全球樞紐國家」戰略形成制約,原本在尹錫悅政府規劃中,實現朝鮮半島和平並為半島統一做準備是重要基礎,韓國也將在這個基礎上提升國際影響力、爭取更大的外交話語權。但如今的朝韓互動不僅沒有統一可能,還極易擦槍走火。
局面發展至此,尹錫悅顯然不僅沒在朝鮮無核化上推進任何一步,反而還加速了預言的「自我實現」,把所謂半島和平願景演成了硝煙瀰漫的「動作片」,甚至讓「動作片」成為民主「三級片」拍攝藉口。面對這種雙重的荒謬現實,或許只能感嘆一句,朝鮮半島的歷史雖未重複、卻會押韻,不論是「首爾之冬」的差點成真,還是過往中美俄博弈持朝鮮的場景再現,韓國要真正鞏固民主、脫離地緣網羅,恐怕還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