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悦罪昭|一場鬧劇把本就逼到死角的韓國經濟「打斷骨」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荒謬的6小時戒嚴,尹錫悦已然落得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尹錫悦的執政之路正一步步走向盡頭,他的政策失誤、內政腐敗以及外交屈辱,已經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種種跡象表明,尹錫悦的下台已是時間問題,更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尹錫悦的孤注一擲,必然是因為已經逼到了死角。導致此次「緊急戒嚴令」鬧劇的直接誘因是,此前,共同民主黨利用議席優勢,在國會單方面推動針對總統府的預算削減案。同時,對涉嫌袒護尹錫悦妻子金建希的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多名高級檢察官發起彈劾。

這被視為在野黨對尹錫悦政府的挑釁。但最根本上來說,是尹錫悦已經岌岌可危。韓國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11月8日發布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尹錫悦的支持率僅有17%,而不支持率達到74%。

尹錫悦在韓國民眾中不受歡迎的因素很多,最核心的是,尹錫悦已經丟光了自己能夠執政的基本盤,其基本盤主要以追求生活的年輕經濟派。在年輕經濟派眼裏,只要弄好經濟保證自己有吃有喝的其他什麼的比如民主之類的都無所謂,可尹錫悦上台以後韓國經濟表現遠遠談不上好,這讓年輕經濟派大失所望。

尹錫悦上任的這兩年,韓國GDP世界排名倒退回11年前。根據韓國央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韓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1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4位,還落後於墨西哥。

韓國經濟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好轉,反而陷入了高物價、低就業和貧富差距擴大的困境。他信奉的「自由市場」理念,非但沒有激活經濟,反而讓財閥壟斷市場,普通民眾苦不堪言。尹錫悦政府對此束手無策,甚至在某些時候還為財閥的不當行為辯護,這無疑加劇了民眾的不滿情緒。

韓國《朝鮮日報》早就發表題為「韓國已被中國超越,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的社論,文章稱,韓國貿易協會近期對在華工作的三十名韓國企業家進行了深入採訪,結果顯示,除半導體領域外,中國已全面趕超韓國。

2024年12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的戒嚴令在幾小時後又被撤銷,民眾舉行燭光晚會要求尹錫悅下台。(Reuters)

實際上,韓國方面的危機感絕不僅僅來自民間和商界,今年2月份,韓國科學技術訊息通信部發布了一份「2022年度技術水平評估結果」。該報告顯示,韓國在11個重點科技領域的發展水平首次被中國趕超,這11個領域包括:建築/交通、災害/安全、航天/航空/海洋、國防、機械/製造、材料/納米、農林漁業/食品、生命/保健醫療、能源/資源、環境/氣象、訊息與通信技術等。有學者警告說,「現在韓國還有競爭力的產業只有10%,如果再猶豫不決,可能會全部失去競爭力。」

事實上,放眼世界,後發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很少,韓國絕對算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早些年間,韓國曾在鋼鐵、造船、石化、汽車、液晶面板、半導體等領域遍地開花,然而時至今日,恐怕也只有半導體還在苟延殘喘,像鋼鐵、石化等傳統制造業,甚至汽車這一支柱產業,都恐怕已經不是中國的對手了。

韓國造船業自1980年已躋身世界一等,與日本及後起的中國較勁,尤其是在高技術商船巿場。現代重工的蔚山造船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廠。(Getty)

最典型的造船業,起初絕對是日本和韓國的天下,而後形成與中國 「三分天下」之勢,可隨着最近幾年中國造船業技術突破,日韓船廠的份額漸漸萎縮。根據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數據,2023年各國船舶訂單份額中(按照建造量計算),中國佔60%,比2022年上升了9個百分點;韓國下降9個百分點至24%,日本僅佔11%。而最新2024年8月全球新船訂單106艘,修正總噸(CGT)為387萬噸。其中,中國以95艘(347萬CGT)拿下了全球90%的訂單。2024年上半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全球55%、74.7%和58.9%。

2024年4月29日,中船集團與卡塔爾能源在北京簽署了18艘超大型LNG運輸船項目建造合同,總價值近60億美元,創下單筆新船訂單歷史最高紀錄,而曾幾何時,這類高附加值船舶訂單大都是韓國船廠的。根據韓國三大船企2023年的財報,由於中國企業崛起等原因,三家船企的銷售額比十年前的峰值減少約七成。韓國最大船企HD造船海洋(原現代重工業)。

2022年之前,韓國造船企業在VLCC、VLGC、超大型集裝箱船方面即已全面落後於中國,高端船型LNG船已成為韓國企業「最後的堡壘」。

2024年10月23日,韓國首爾舉行2024年韓國電子展,圖為三星電子的展位。(Reuters)

為什麼韓國在產業競爭中呈現節節敗退之勢呢?其一,過去韓國產業的成功被形容為「速度制勝」,但如今已在速度和效率上落後於中國。其二,韓國的市場規模限制了企業和資本的投資熱情。其三,韓企受政策法規限制,無法實現快速商用化。

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中美兩國率先進行了商業化運營,中國甚至推出了無人機出租車、無人機快遞和城市空中交通等未來概念。而韓國卻因法規限制,技術驗證遲遲無法落地。隨着全球市場對無人駕駛汽車需求的增長,韓國車企很可能錯失這一機遇,最終遭降維打擊出局。再以人工智能為例,當歐洲、日韓仍在糾結於如何監管AI時,中美已經推出了許許多多個商用大模型。總而言之,管制太多會堵塞科技創新的毛細血管,因為新技術一旦無法實現快速商用化,就會阻礙其更新迭代的動力。

產業發展的受限,直接影響了就業。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韓國20-30歲的年輕人,有68萬人不上班,賦閒在家,比去年同期的61.3萬人增加了6.7萬人。這個數字甚至比疫情期間還要多,創了韓國曆史新高。韓國高麗大學教授金成熙曾分析道:

在韓國,前景好、薪水高的工作,僅佔全國所有工作的10%左右。年輕人期望的工作與市場能提供的崗位嚴重不匹配,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找工作。

環境本已難過,沒想到年過70的老年人也要湧進職場,與年輕人搶奪機會。

韓國國內的高失業率,令不少年輕人對國家現狀深感不滿,更以「地獄朝鮮」一詞表達不滿情緒。(Getty Images)

根據今年7月韓國《朝鮮日報》的一篇報道顯示,韓國統計廳數據,今年上半年韓國每月平均就業人數為2845萬人,按年增加了22萬人,但主要群體竟然是70歲以上人群,30歲以下就業人數大幅縮減11.5萬人。問題是, 70歲高齡了也不想上班,歸根結底還不是過得太慘了。根據2020年世界經合組織(OECD)的統計,韓國66歲以上老年人口貧困率為40.4%,是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貧困水平的近3倍。

與此同時,韓國人正迎來全面通脹。2023年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韓國餐飲漲價速度已創1992年5月以來最高紀錄,而水電煤氣則在2022年10月暴漲23.1%後再度多次暴漲。支出不斷提升,收入卻遲遲難見,韓國人民債台高築。根據韓國官方數據顯示,韓國家庭負債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DTI)從2008年的138.5%上漲到2022年的203.7%,遠超其餘發達國家的平均值。債台高築,進一步影響了韓國經濟的發展。

韓國社會流傳這麼一個說法:消費通脹,找不到工作,債務越積越多,韓國人只能前往寺廟獲取一絲慰藉。間接中,也說明韓國人已經不太相信韓國政府能夠改善經濟。

韓國經濟不振, 總統尹錫悅夫婦的自身醜聞不斷, 本身就民望低落, 在「戒嚴鬧劇」過後, 2024年12月4日,民眾上街要求他下台。(Reuters)

而如今,這場如鬧劇般的「緊急戒嚴」風波,卻可能令韓國政府和央行過去一整年的努力化為烏有,甚至從長遠來看,這一事件可能會令海外投資者對韓國資產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一些業內投資者目前已擔心,最新的政壇風波,可能會進一步延長「韓國折價」現象的持續時間。凱雷集團全球研究和投資策略主管傑森·托馬斯表示:「我們預計未來會有更高程度的波動,當然,這實際上可能會加劇所謂的韓國折價現象。一段時間內風險溢價將會升高。」

韓國總統尹錫悅戲劇性地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數小時後又解除,首爾股巿應聲下挫,韓元急貶後反彈。﹙路透社﹚

韓國央行今日召開緊急會議,隨後發表公開承諾將增加短期流動性,並在必要時採取措施穩定外匯市場。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這場風波足以引發人們對韓國資產的政治風險溢價的不安——基本面不會完全恢復,風險溢價不會消失。

原本,在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後,許多市場人士便已經對被譽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資產前景感到頗為不安。這次風波之後,更將引發多方面的疑慮,比如財政整頓是否會推遲,對韓國央行有何影響。所有這些因素對韓國資產來說都不是好兆頭。

尹錫悦上台後,韓國的經濟水平急劇下滑,韓國的造船、汽車和半導體等核心產業受到嚴重衝擊。韓國傳統經濟模式似乎正逐漸失去活力,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多年放緩,乃至停滯不前。尹錫悦在經濟發展層面毫無建樹,坐看韓國掉隊。兩年來,他一直都沒有弄明白, 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有一切。搞不清楚國家發展基本矛盾是什麼,也難怪只能深陷在政治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