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悦戒嚴鬧劇背後:讓人失望的韓國國家治理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韓國總統尹錫悦妄用戒嚴「核選項」來化解政治紛爭的公然違憲行為,在短短進行6個小時便以失敗收場,在讓他成為政治笑話的同時,將他的政治生命推向終點。

戒嚴鬧劇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2022年尹錫悦當選總統以來韓國總統權力與反對派控制的國會權力激烈博弈的最終結果,所以尹錫悦在宣佈實施「緊急戒嚴」時才會嚴厲指控反對派控制的國會癱瘓國家,將反對派描述為「親朝反國家勢力」。

這背後當然反映出尹錫悦的氣急敗壞,是他德不配位的一個證明。現代政治文明的共同底線是除了國家面臨憲法規定的非常危急或戰爭時刻之外,政治人物都應該在法律、制度框架下用和平的政治手段解決紛爭。然而在韓國並未達到憲法規定的「戰爭、事變或類似的國家非常狀態」,尹錫悦竟然動用戒嚴「核選項」,既讓人回憶起威權時期韓國的記憶,又破壞韓國1987年民主轉型以來的政治倫理。

12月4日,韓國民眾在首爾舉行燭光守夜遊行,譴責總統尹錫悦頒佈戒嚴令,並要求他辭職。(Reuters)

尹錫悦的戒嚴鬧劇是長期以來韓國黨派鬥爭激化、政治撕裂的縮影,折射出的是韓國讓人失望的國家治理。毋庸贅言,韓國的民主轉型具有重大歷史進步意義,但韓國民主轉型以來的國家治理與世人嚮往的良政善治存在很大差距。

正如韓國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的影視作品《寄生蟲》、《魷魚遊戲》所折射的問題一樣,韓國社會的階層固化問題、貧富懸殊問題格外突出,許多出身中下階層的人難以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韓國經濟嚴重受制於財閥,陷入不能不改革卻又難以改革的兩難困境。韓國政壇的黨派鬥爭激化,民主轉型以來的政府深受「青瓦台魔咒」困擾。

在這背後,是韓國政治體系未能發揮應有作用:既公正、又行之有效地團結不同黨派和解決民眾關切的問題。

網劇《魷魚遊戲》在相當程度上揭示出韓國面臨的階層分化問題。(《魷魚遊戲》劇照)

日裔美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寫過:「世界上大多數人極嚮往這樣的社會:其政府既負責又高效,民眾需要的服務能獲得及時和高效的滿足。但沒幾個政府能真正做到這兩點,因為很多國家的制度衰弱、腐敗、缺乏能力,甚至根本不存在。世界上的抗議者和民主倡導者,不管是南非和韓國的,還是羅馬尼亞和烏克蘭的,他們的激情足以帶來『政權更替』,使威權政府蜕變成民主制。但如沒有漫長、昂貴、艱苦、困難的過程來建設相關的制度,民主制是無法成功的。」韓國自民主轉型以來本就面臨諸多關乎民眾福祉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經由本次尹錫悦的戒嚴鬧劇,是時候反思韓國國家治理的困境。

通常而言,選舉民主的內在邏輯決定一個實行選舉民主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會籠罩在既得利益集團操弄和民粹主義的陰影之中,政壇充斥過多被既得利益集團裹挾的政客或華而不實的民粹政客,造成政府治理不盡人意。

之所以有既得利益集團操弄,是因為現實中難以避免的階層、資源、訊息分化和選舉作為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勢必在許多時候讓那些人數少卻掌握大量資源的既得利益集團會發揮超出合理比例的影響,進而為國家治理向他們的私利傾斜創造有利條件。之所以有民粹主義,是因為選舉所呼喚的理性選民經常是一廂情願,多數人因為職業、興趣、切身利益與複雜政治問題的關聯非常有限,故往往對除常識理性範圍之外的複雜政治問題缺乏切中要害的認識,從而讓選舉政治過多受到民眾未經深思的、易被挑撥與操控的情緒和認知的影響。這是當今實行選舉民主的國家或地區普遍面臨的困境:政治體系長期在既得利益集團和民粹主義之間來回掙扎,難以實現良政善治。

2024年12月4日,韓國在野共同民主黨領袖李在明出席在首爾舉行的集會,譴責韓國總統尹錫悦突然宣佈戒嚴並要求其辭職。(Reuters)

韓國除了存在選舉民主通常具有的既得利益集團操弄和民粹主義問題之外,還存在不少帶有韓國特色的問題,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總統制度和國會制度。韓國總統具有總統制的常見特點: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權力偏大,能與國會分庭抗禮。但韓國總統只有一屆五年的任期,沒有連選連任的激勵和壓力。

這意味着一個政治人物一旦成為權力偏大的韓國總統,將是一錘子買賣,既會讓總統因權力誘惑、人性私慾而容易過多考量私利而非公義,又會破壞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正如許多旅遊景區的店鋪因為是一錘子買賣,故品質、信用難以與老字號的店鋪相比一樣,當韓國總統成為一錘子買賣,勢必容易助長政治自私和短視。

在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或地區,總統所代表的行政權往往會和立法機構的立法權、監督權之間有比議會制更多的張力、摩擦。總統和國會都是具有民選背書的合法存在,如果二者之間缺乏共識,不願進行必要的妥協,互不相讓,政治鬥爭將持續不斷。

韓國的總統和國會除了具有總統制難以避免的行政權、立法權之爭之外,還因為總統(五年任期)與國會議員(四年任期)的任期不同步,容易放大本就突出的黨派鬥爭問題。任期不同步造成總統選舉和國會議員選舉經常是不同的時間,面臨不同的政治環境和氛圍,進而相對容易出現矛盾激化的「朝小野大」現象。

2024年12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悦宣佈戒嚴後,首爾有士兵試圖闖入韓國國會。(Getty)

不巧的是,當總統與國會之爭陷入僵局時,韓國總統不能通過解散國會、重新選舉來化解紛爭,哪怕法國的例子已經有力證明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未必總是有用。若黨爭愈演愈烈,韓國總統、國會便易被黨爭裹挾,難以進行必要的集體行動。

以上問題是韓國政治困境的縮影,是韓國政府難以像福山說的那樣「既負責又高效」的關鍵原因,是造成韓國國家治理讓人失望、難以有效回應民眾關切的重要原因。

尹錫悦戒嚴鬧劇以失敗收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今韓國政治、社會已經明顯不同於1987年前的韓國政治、社會,這是值得注意的歷史進步之處。但尹錫悦戒嚴鬧劇的上演將韓國政治困境徹底暴露在世人面前,讓人不能不反思為何民主轉型已30多年的韓國至今仍未通向民主所本應通向的成功治理。

這背後有韓國自身的問題,但更有選舉民主共同面臨的困境。怎麼在認同民主理想的同時改進選舉民主,怎麼讓民主能有效解決問題,怎麼探尋良政善治,理應成為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