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包浩斯.一】建校百年 獨特精神代表現代建築走向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今年是包浩斯(Bauhaus)建校一百周年,若說包浩斯是馬克思主義建築風格,會否嚇你一跳?香港社會認為應要保留的兩幢罕見包浩斯風格建築—中環街市及灣仔街市,事實上都並非包浩斯建築,原來是一場誤會?加多利山上櫛比鱗次的五十年代建築,曾留過張愛玲的足迹,近年被建築界重新發現,原來正是香港包浩斯的代表建築群!熱愛建築的朋友則說,其實,香港從前的七層建築徙置區、公共街市、社區會堂,都或多或少受到包浩斯風格影響。撰文:曹民偉

1933年,德國納粹取得政權,正式將柏林的包浩斯學校全面關閉,理由是學校的共產主義政治紀錄。也許很多人都未必曉得,創立於1919年的包浩斯,原來是受到當時席捲全球的共產主義運動所啟發,其創始人德國建築大師瓦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原來就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令人類心靈世界崩潰,遂跳出為資本家服務的傳統藝術設計觀念,將古典風格全面顛覆,成立了包浩斯學校。

位於德紹的包浩斯設計學校,建築由創始人格羅佩斯親自設計。(Getty Images)

其成立的宣言中如是說:「所有創作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築!……讓我們創造一個全新且沒有階級區隔的工藝家殿堂,在那裏結合建築、繪畫與雕塑成為單一的藝術形式,他日這個晶瑩閃亮的信念,將會自百萬勞工的手中冉冉升起,邁向光明的天國之路。」猶如蛻變於昔時的馬克思宣言。

包浩斯建築提倡形態追隨功能,圖為位於以色列的一處包浩斯建築。(Getty Images)

一百年後值得反思的是,當下大家都在談論的包浩斯,實質上又變作一種抽象的藝術精神,而不再是追求實在的手工藝精神,更加像一種難逃的宿命,成為當年他們所亟欲掙脫的資本家的藝術框框!它昔日就是因其社會主義理想而受到納粹打壓,流離失所的包浩斯人將之融匯到共產世界推崇的「國際主義」,再暗渡陳倉來到資本世界被喚作成一種「民主的美學」,有趣是包浩斯精神放諸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皆準,只因它的初心正是潛藏於每個人心底裏的平等、簡樸、理想而已!

位於德國柏林的包浩斯檔案館。(資料圖片)

今天熱愛設計與建築的文青世代特別鍾愛包浩斯,因為它提倡形態追隨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將一切純粹美觀或彰顯權力的裝飾部份完全撇除,像約恩.烏松(Jørn Utzon)的悉尼歌劇院(1973);它是大眾化的生活,它改變了房屋大量重複生產的年代;它將一切笨重的東西摒棄,抽象化並簡化成線條清晰和外觀質樸的幾何形體,追求「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像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金字塔(1989);以新型物料如混凝土與玻璃,尊重物料的特性,完全徹底構造成實用空間,並且留下大量的公共空間供大眾運用,像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紐約古根漢圓形美術館(1959)。

約恩.烏松(Jørn Utzon)的悉尼歌劇院(1973),深受包浩斯影響,將一切純粹美觀或彰顯權力的裝飾部份完全撇除。(資料圖片)

包浩斯是現代建築的代表性走向,因為它不再為權力階級蓋房子,而是為工人階層建造住屋及工廠,一件件像火柴盒般正正方方砌成的公共房屋,事實上曾經是最前衛的共產共有共享思潮的實驗室。

現代包浩斯建築,成為實用主義的代表。(資料圖片)

繼續閱讀:

【百年包浩斯.二】香港也有包浩斯?南來建築大師帶來傳世傑作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包浩斯精神如何影響香港建築 百年風格:很「爆」很「酷」很「詩」意》,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曹民偉的文章:【古蹟保育.上】林鄭的保育成績單 是政績還是失職?【古蹟保育.下】一切注重成本效益? 商業與文化如何共存由寮屋棺材房到水管貨櫃屋 怪誕城蝸居新傳洋溢舊情懷 10本刻畫舊時代記憶的書聞着咖啡香打書釘 新型書店成千禧世代新蒲點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