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專題.經紀人3│不信本地經紀人因崇洋? 球會喊冤:只是錯覺
「吸血鬼」、「乞丐」、「把球員當搖錢樹」,有香港足球經紀人控訴,賴以維生的職業被球圈貼上標籤。
本地球會偏信外國經紀人是事實,但一切全因「伏已中」,見過鬼當然怕黑。
雙方各有各講,但難道本地經紀人真的無出路?凡事總有存在價值,不過要絕處逢生,先得認清方向。
攝影:高仲明
說起本地足球經紀人,老生常談就是一些結構性問題:香港足球市場細、球員合約短、轉會費少或沒有,根本「無肉食」……不過在這環境中,經紀也有生存之道,從球員人工抽佣、向球會索取中介費都是方法。
港足專題.經紀人1│本地足球轉會也不簡單 球會為何不信經紀人?
本地經紀的控訴
「搵唔到食」,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在香港做了5年足球經紀人,Kevin說得直接,他認為部份本地球會「謝絕」經紀人,是想避免有人為球員爭取合理權益,方便他們壓低球員薪酬,解約也可壓低賠償金。
他嘗試透過親身經歷解釋,「有次向球會介紹教練,想收取1萬元經紀費。誰知老闆聽錯是每月抽1萬元佣,以為我想騙錢,其實是他已先入為主吧,感覺到球會對我很有敵意。」
Kevin認為,球會或球員覺得香港經紀不專業,搬出來的原因多是借口:「有人覺得經紀成功推薦球員落班是我們的榮幸,不應該收取報酬。」
直至近年轉往內地發展,中國球會有商有量、對經紀態度好得多,他才發現一切是源於文化差異,「商業世界,跟客人打好關係是基本,外地很少球會會得罪經紀人,因為要好簽球員就得靠他,奈何香港還未建立這套文化。」
在香港足總註冊的經紀究竟甚麼來頭?:(按圖放大)
球會的慘痛教訓
事實上,球會真的這樣想嗎?有在香港球圈打滾多年的球會人士認為,這是「一竹篙打一船人」。
本地經紀制度未完善,當任何人都可以自稱經紀,但其實對足球及管理未必認識,又如何叫球會投下信任一票?
何況,球會普遍都有過不愉快經歷。
多年前有教練獲本地經紀介紹一名聲稱身高6呎多的外籍守門員,卻在球員抵港後才發現對方「沒有6呎高」,甚至身上連基本訓練裝備都欠奉。球員解釋,是因為行李在機場被偷走,但教練當然「心水清」。他慨嘆香港球會資源有限,如果簽約後「中伏」,解約賠錢「好大鑊」。「經紀呃球會,被識穿都無損失,又不用負責,所以我們寧願搵熟人。」
經紀為何沒有監管?圖說香港足總現行經紀人註冊制度:
靠外援搭線=唔專業?
這些「熟人」就是隊中外援。球會透過他們介紹同鄉來港,這情況在香港頗為普遍。
外國球會每年花錢請球探,香港不少球會以外援取而代之,聽落無疑是有點兒戲。Kevin暗諷:「外援的判斷未必客觀,朋友介紹朋友,外援質素只會維持在低水平,香港足球很難進步。」
球會代表反駁:「經紀說球員好,但難道個個都好?球員互相了解,有時比經紀更有保證。」
本地球會決定是否簽入一個球員,做法各不相同,雖然有球會願意花費金錢親赴外地「睇辦」、或是詳細觀看有關球員的全場比賽片段,再作判斷,但許多球會都是睇「球王片」做決定,貨不對辦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少球會始終覺得,外援介紹的球員「衰極都有譜」,「外援都會想自己隊波好,就算出事,都有得追究。」
據了解,前香港足球先生伊高沙托尼當年正是透過巴西同鄉杜度推薦來港,加盟和富大埔,證明這種引援方法確有成功例子,球會延續這股風氣也無可厚非。
外國經紀有著數?
就算球會肯用經紀人,本地經紀似乎依然被睇低。
Kevin不諱言本地球會「崇洋」,「他們對外地經紀的說話深信不疑,可能是外國月亮特別圓,或者是覺得香港人好欺負,不用處處跟足規距。」
這又是否事實?我們問過港超球會理文,該隊有跟外國與本地經紀合作的經驗,球會行政經理周文健強調,錄用經紀與否跟背景無關,球會只考慮球員的作用。
「其實香港人同聲同氣反而最好,但往往發現他們提供的選擇不多。例如球會想簽巴西球員,本地經紀也只是聯繫巴西經紀,球會何不直接找當地公司?所以崇洋只是錯覺。」
球會往往同時接洽多名經紀,順得哥情失嫂意,周文健慨嘆:「不能夠自己推薦的球員落選,就說別人不專業、不夠好。外國經紀未必最好,只是需求問題;球會也不會百份百信任,同樣會做足審查。」
港超近年最重磅轉會:前世界盃金球獎得主科蘭加盟傑志,重溫這位射手的一舉一動:
放眼內地是鄙視本地波還是大勢所趨?
經紀人的存在對球圈有好處,這點連球會也承認。面對球員無理要求,球會可以透過中間人「講數」,避免雙方尷尬、破壞關係;經紀又會幫手處理各樣繁複手續,讓球員專心踢波。
可惜這一切仍未足以抵銷「成本」。本地球員跟球會能直接聯絡,待遇本已不高,根本沒必要花錢聘請經紀。而外援球員普遍有自己的外國經紀,變相令本地經紀生存空間更狹窄。
不過只要外地球會對香港球員有需求,自然會找上最熟悉本地球員的香港經紀,這也許是他們的主要價值。
比起推薦球員,這點更易令球會「受落」,「外地沒有太多人了解香港球員,若有人專門做推薦工作,成事機會大增。球會有機會賺錢,看不見反對的理由。」
對本地球員來說,能夠利用經紀的人際網絡「升呢」外流,經紀費自然「畀得落手」。球員也可參考歐洲二三線聯賽,有別於簽長期經紀約,在每次轉會時才聘請經紀,條數更襟計。
而香港球員最有機會外闖的地方,正是內地。中國聯賽在2018年重新開放港澳台球員內援名額,Kevin透露,3年前入籍港將艾力士從傑志轉投中甲延邊富德,轉會費高達數百萬人民幣,金額好比部份港超球隊的班費。
他稱:「與其說改變本地經紀制度,還不如向球會灌輸這種營運球會的新思維。他們把球員轉會視為固定收入來源的話,就會更重視本地經紀人。」有人批評本地經紀只顧做內地生意,是不屑本地波,但要生存,似乎這才是唯一方向。
以往我們在青訓專題時就說過,香港足球要邁向更高層次,必須有本土球員外流,而經紀人的角色正正舉足輕重。更多人接受、更多人入行,對本地波都有益。
希望藉一連三集的經紀人專題,令大家在既有的負面印象以外,對這行業有更深入認識。明白除了所謂交易內幕,值得我們關注的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