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戰五周年.張健峰】一席話感悟未來 願港足不再雖敗猶榮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五年前的港中大戰掀起了一股風靡全港的足球熱潮,香港球圈表面上看似未曾因此而獲益,但其實種子早已埋下在眾人心裡,默默發芽。
張健峰,2019年退役,當年比賽出任正選左閘的他,現已是足總全職教練。
港中大戰期間,他與時任主帥金判坤曾促膝詳談,埋下一顆種子,讓他決心為香港足球的未來出一分力。
攝影:李澤彤
(《港中大戰五周年系列》由記者訪問後,以受訪者第一身角度撰文)

如果沒有2015年11月17日那場「港中大戰」,也許,我不會為香港足球思考這麼多。

【港中大戰五周年.序】是一瞬即逝的熱潮 還是希望的種子?

【港中大戰五周年.陳俊樂】上陣一分鐘也是經歷 築起成長的階梯

【港中大戰五周年.李燚堃】原來港足有得做 做到喊也撐自己人

【港中大戰五周年.基藍馬】拿下人生最好聘約 家人為我自豪

【港中大戰五周年.Henry】曾看不起本地波 卻變成最狂熱那個

港中大戰翌日早上,揭開報紙、上網重溫大大小小的比賽報導,嘩!篇幅也有不少,有些甚至是A1頭條,氣氛、戰情都形容得很仔細。

「港隊第一次射門出現在4分鐘,辛祖接應張健峰傳球,第一時間後腳施射斜出。」,「港隊完半場前角球機會,張健峰傳中惜辛祖頂高。」,「50分鐘,有『GPS』之稱的港隊後衛張健峰直射,被國足門將王大雷一抱入懷。」

昨日的畫面還是好清晰。

上半場補時的角球,全場6000多名球迷跟着鼓聲的節奏,齊心叫着「噓!噓!噓!」若果這時能夠入波,氣勢肯定可以壓倒對手!像這種死球攻勢,練習時重複了不止百次,我很有信心。咦!辛祖沒人看管,目標是就他了!助跑、踏前、一踢,皮球飛向前柱,可能辛祖也知我在想甚麼,馬上衝前跳頂......

雖然已經歷過不少像世界盃外圍賽這樣的大賽,但在如此震撼的氣氛下,情緒也受牽動,球進了嗎?可以慶祝嗎?

啊!可惜……球在楣頂飛走了。

不過,即使最後只能踢成0:0,我跟隊友的名字,總算多了人認識。

港中大戰令球員戴上光環,轉型做教練是否更有說服力?(李澤彤攝)

之後某一天,主教練金判坤在操練後讓我留下,說有點事要跟我談。是想跟我說比賽的表現嗎?結果卻大大出乎我意料。

「如果由你這些有名氣的球員去培養下一代,說服力定會更高。」阿Kim聲線很輕,卻震撼了我。

細想過後,覺得他沒說錯,後輩們即使沒親眼看過這場比賽,但肯定也會受這份熱血感染。如果以我的身份,能夠為香港足球的未來出一分力,我十分、十分願意!

現在當上足總全職教練,多多少少也因為阿Kim當年那番話。他雖然已離開香港,卻對我有着如此深遠的影響,改變了我對香港足球的想法,和我對「好教練」的定義。

記得2015年9月初,我們在深圳備戰作客中國的大戰,訓練的時候,阿Kim只叫我跑圈,我已知道他不會派我落場。我真的很想問「為什麼」,但阿Kim個性是人所共知的強硬,我又怎可能挑戰他的決定呢?

那天晚上,酒店房間穿來敲門聲,一開門,竟是阿Kim!「我知道你不開心」,他這就跟我談了很久,「但這場比賽不是有心踢就可以,是要完全準備好。」當時,我在球會沒太多上陣時間,我也知道的,他解釋了一遍,說是因為我狀態不好,才有這決定。

張健峰去年掛靴後現職香港足總全職教練,主要執教港隊青年軍。(HKFA)

聽他說完,心裏舒服多了,也好好反省了自己。

那晚的對話,可說是大大影響了我往後的人生。老實說,10多年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有教練會放下身段與我討論。這類「個人會議」在外國其實很普遍,香港卻很少人做。別人常說外籍教練好,事實上,本地教練在球場以外,確實有許多地方做得不夠多。

有時圈中人也會問,為何香港多年來沒有中場指揮官「接班」?何解聯賽球隊的「中軸線」,多數由外援佔據?問題多的是,但真正思考箇中原因的人很少。其實,香港的年青球員不少具備條件,卻不清楚自己該如何發展、成長。

教練與球員的「個人會議」,正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疫情期間,我剪輯了部份U19球員踢菁英盃的片段,個別與他們會面、分析,讓他們了解自己需要加強之處。是的,這很花時間,但作為教練卻是必需的,因為只有這樣做才會令球員進步,正如我當年一樣。

張健峰一向較內斂,卻受金判坤影響而改變帶隊風格,嘗試以身體語言激勵麾下。(李澤彤攝)

還有,不得不提,是阿Kim的「Die for Hong Kong」精神。

他上任後每次賽前會議,無論有多複雜的戰術、多深入的敵軍分析,簡報的最後一頁,總會是一面香港區旗。這時配上他激昂的發言,「你們要團結」、「為香港人爭取勝仗」,往往能提升球員士氣。

這總會感染到我,怎樣形容呢?就是很渴望立即落場「搏命」。

所以,我當上教練後,也嘗試演繹這種「激昂」。但老實說,我有點內向,要在人前表露太多情感總有點硬硬不入。複製別人的成功容易,要超越卻很難,我也常常很掙扎,是否也應該建立自己獨有的風格?

直至上年9月,跟香港U16到新加坡參加亞少盃(亞洲足協16歲以下足球錦標賽),這次我不是主教練,但賽前跟球員說話會嘗試加一點激動、比賽期間大聲一點提場、入球的話也盡情慶祝。結果球隊傾盡全力贏了新加坡,效果令我意想不到!阿Kim當年的感染力,讓我跨過了這關口。其實,每個教練也有他值得學習的地方,以後我一定、一定會虛心學習。

重溫5年前那一個全港團結一致的晚上,細味港中大戰帶來的激動:(按圖放大)

+36

港中大戰後除了有人認識,也曾經收到中甲球會的邀請。不過,我以前也曾經在訪問中說過,當時南華因為積施利已經離隊,不想再放走主力。說實話,我從不怪責球會,要怪就怪自己面對突然而來的機會,卻沒有任何準備。

應該說,我的足球生涯雖未至於一帆風順,卻也沒有經歷大風大浪,若不是那次錯失的機會,我大概一輩子只會跟着前人的路走,「外流」這兩個字,也許不會出現在我的腦袋。

所以當上教練之後,除鼓勵自己思考多一點、跳脫一點,接觸更多不同的事物,也決心要向新一代灌輸正確的球員價值觀。

港中大戰令張健峰更體會到自身不足,決心成為青訓教練,為下一代灌輸正確價值觀。(李澤彤攝)

「精英教練」……我是這樣將自己定位的,所謂精英,就是以培育有能力外流的球員為目標。若已成為職業球員,動作、走位、意識等都已根深蒂固,作為過來人也明白要改變真的很難。但若從小教給正確的知識,總有機會收成,這是比起職業,我更想做青訓的原因。

始終教練說甚麼、做甚麼,都十分影響球員成長,這份工作應是門專業,教授足球、人生道理,而不是隨便讓小朋友踢兩小時波。

我會跟新一代說,在香港做職業足球員其實很容易——只要出道時不在乎薪金,肯定有球會收留。所以,年青人的目標絕對不可停留於「職業」,而是要令自己有能力,向更高水平的聯賽發展。

要外流,首先要有更高的目標。我對小朋友的要求很高,因為只有這樣,他們的付出跟專注度才會成正比,可以早日做好準備,避免犯我犯過的錯。

「勢均力敵」是張健峰對下一次「港中大戰」的期望,作為青訓教練,他現時注重過程而非結果。(資料圖片)

再下一次在主場上演的港中大戰會是何時?

或許要再等十年,但身為青訓教練,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願球員屆時踢得勢均力敵就夠,大概,正如朱兆基所說,不要每次都說香港隊雖敗猶榮,而是能夠說香港隊痛失兩分。

當然,路仍很漫長,但我會緊守崗位,繼續改善球圈環境與文化,盡力推動本地足球。

即睇港超聯聯賽首兩周賽程:(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