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專題.經紀人1│本地足球轉會也不簡單 球會為何不信經紀人?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足球轉會是球迷茶餘飯後最大話題,但一宗球員交易,絕不是簡單因為球員有實力、領隊有魅力、球隊需要就能成事,替球員斡旋的經紀人,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
然而,香港足球的轉會市場與外地差異極大;種種原因下,球會亦覺得難以信任經紀人,令經紀人難以生存。
香港足球市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令在國際足球界呼風喚雨的經紀人,在本地球壇卻如隱形?
攝影:高仲明

保羅普巴經理人拉奧拿(Mino Raiola)、C朗拿度經紀人佐治文迪斯(Jorge Mendes),他們的名字或許大家略有聽聞。兩人一句話,已足夠成為頭條、左右球員決定,球會對他們又愛又恨。他們旗下球星數以十計,年均收入逾千萬歐元,舉足輕重。

要拿香港足球跟歐洲市場相比是不切實際,但在理想中,經紀人若懂得「推銷」本地球員,助他們外闖,又能夠幫球隊引入高質素外援,對香港足球發展理應是好事。不過,本地球會跟球員仍對經紀人相當抗拒,直言他們「信唔過」。其實,香港亦跟隨國際足協的經紀人制度,為何「信唔過」的印象如此強烈?

港足專題.經紀人2│本地經紀人暢談轉會內幕 推銷球員有妙方

港足專題.經紀人3│不信本地經紀人因崇洋? 球會喊冤:只是錯覺

拉奧拿(Mino Raiola)同樣是伊巴謙莫域的經紀人,在外國球壇甚具名氣,也舉足輕重。(Getty Images)

「經紀人」這角色很常見,例如保險經紀,就是為保險公司作中介人銷售服務,從中賺取分紅維生;足球經紀的角色也異曲同工,為球員、教練、球會間「牽線」,成人之美同時也從中獲取報酬。

賣保險要考牌,做足球經紀也一樣——千禧年前國際足協有發牌制度,要做持牌經紀,必需通過筆試及支付鉅額按金。那麼,以往在香港做足球經紀也要考牌嗎?答案是:需要。

足總由2001年開始也按照國際足協標準設立「考牌試」,內容只得20條選擇題,關乎FIFA轉會規例、人權、當地民事與勞工法例等,只要及格,恭喜你,你就正式成為「足球經紀」了。

袁文川在足總工作多年,他透露早年香港足總曾舉辦經紀人考試,但參與人數不多。(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發牌變註冊 為何制度「退步」了?

發牌制在保險、醫生、律師等職業行之有效,它能確保「持牌人」的專業水平,「持牌人」犯錯亦有後果,以香港保險經紀來說,他們要遵守《保險業條例》,否則就有機會被保險業監管局停牌、甚至罰款及坐監。

可是問題來了,「足球經紀」在香港沒有同等的專業機構跟法例,要懲處就只能靠國際足協或足總,但就算是釘牌或罰款,在香港都沒有法律效力,阻嚇性有限。

曾經,這情況在世界各地十分普遍,國際足協曾發現,大多數轉會都由無牌經紀牽線,令發牌制「自廢武功」。結果FIFA在2009年轉用註冊制,監管範圍由經紀人(Agent)變成中介人(Intermediates),定義更廣闊。無論是個人或公司,只要代表球員或球會傾好合約或轉會,就會成為需註冊、受監管的「中介人」。

經紀為何沒有監管?圖說香港足總現行經紀人註冊制度:

從以上資料可見,在香港,足球經紀人入行沒有「門檻」,有人說此舉是為他們「鬆綁」,反令他們為所欲為。

足總總幹事袁文川承認,FIFA設立這制度變成一種「退步」,全因做經紀沒有「QC」(Quality Check 質素保證)。不過,他相信改革是無可奈何,「FIFA覺得倒不如增加經紀人工作的透明度,讓大家監察。」

其實註冊制也不一定無「QC」,英格蘭足總、德國及中國足協等,都自行另設門檻,只是香港足總沒有仿傚。現時中介人在香港足總註冊,只需一個簡單步驟:提供身份證號碼或公司資料。

為何有身份證就可以做經紀人?袁文川這樣解釋:「香港對中介人的需求較低,所以足總只跟從FIFA最低要求。」

FIFA容許地方屬會為制度提高門檻,即看其他國家如何監管中介人註冊:

足總註冊中介人寥寥可數 或涉球會瞞報?

FIFA的新制度在全世界通行,本身並無漏洞,袁文川強調,問題是「球會或球員不重視規例」。他透露曾經有球會在轉會文件上聲稱有經紀參與,但之後申報時「彈弓手」,由於「口供唔夾」,事件被FIFA發現,足總追問球會,答案卻耐人尋味:「不小心漏報」。

袁文川說,自己也難以理解球會的取態,「有些球會甚至不理會足總,就算他們申報中介人,卻聲稱無付費。可能是球會不希望揭露任何轉會、經紀費用等敏感資料吧。」

經紀人在香港球圈一直都存在,但相信並非所有經紀都跟從現行規例於足總註冊。(高仲明攝)

申報轉會是球會及球員的責任,把中介人的資料「留底」,理論上可為他們提供多一道屏障;若轉會出現糾紛,雙方亦不用親自參與談判,可由中介人代勞。

可是,數字無法反映出這一點。以2017/18年球季為例,至少有廿名外援轉到香港落班,然而官方紀錄中,只得3名註冊中介人。之後一季,更竟然全年都沒有中介人註冊,難免令人想到是否出現漏報或瞞報?

近三季港超只有4名中介人註冊,他們又是甚麼來頭?:

印尼經紀人Budi Liminto跟不少港超外援扯上關係:

球會經紀異口同聲:無誘因申報

記者為此訪問球圈中人,才發現許多球會根本不清楚現行條例。有人以「怕麻煩」作藉口;也有人揚言不會主動申報:「我們不需要制度的保障,因為簽約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我們也會自行將對方(經紀人)『起底』,例如翻查他們過往負責的轉會紀錄、了解他們是否曾在亞洲做生意等等,確保不是騙案。」

事實是,球會也難以逼經紀註冊,這名球會代表反問記者:「難道經紀不註冊,轉會就要告吹?外國經紀每年負責幾百宗轉會,香港只佔極少數,足總又無力監管,大家都無誘因(註冊)。」

至於經紀的角色也十分被動,有本地經紀人說,一旦註冊就等同「身份曝光」,「風險」或會隨之而來,「有些經紀人專攻中國市場,註冊的話,球會就知道某些球員有計劃北上,隨時在合約中加解約金等條款,對經紀促成轉會添加困難,我們當然不希望發生這個情況。」

港超近年最重磅轉會:前世界盃金球獎得主科蘭加盟傑志,重溫這位射手的一舉一動:

+4

足總難規管球會守法:如大海撈針

港超聯一直追求專業,跟足程序本來理所當然。球會能夠「卸膊」予足總,固然有錯,但足總其實也可以加緊監管,殺一儆百吧?

不過足總就算調查,也只能依靠球會、球員或中介人供詞,袁文川說:「我們沒辦法證明任何人說謊。唯一可能就是有人『督灰』,但他們有合作關係,誰會這樣做?」他的結論是,監管如大海撈針,「難道要求足總像神仙一樣,知道不可能知道的事?」

諷刺的是,就算查出有人違規,如何懲罰也是個問題。

按現行規例處理的話,漏報的球員有機會被禁賽,球會或會被禁註冊新球員。袁文川稱:「這又是否大家最想見到的情況呢?相信答案很明顯。」這位在足總任職多年的暫代行政總裁,覺得為這個制度而投放金錢是「不值得」,寧願將資源投入至青訓、教練培訓等工作。

袁文川指目前足總難投放資源加強監管中介人制度,但他透露FIFA有意在明年改革。(黃寶瑩攝)

或者,要留待下次國際足協修例,本地經紀人制度才能進一步收緊。FIFA最近有意重新採用發牌制,現正收集各方意見,一切有機會在2022年再起變化。

不過就算加強監管,似乎仍很難令球會對本地經紀人恢復信心。香港要出產「金牌經紀人」,就要先向大眾掀開他們的神秘面紗。下一集,我們找來一位本地經紀人細說其日常工作,盼大眾能了解這行業的工作,挽回一絲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