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何信賢1|堅守另類青訓27年 「肯學踢波都係乖仔」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甚麼是足球青訓?
標準答案是自小培育球員球技,以他們為球會或港隊效力作最終目標。
擔任教練已27年的何信賢,答案卻不一樣:「教得好一個,社會上就少個壞人。」他不望球員為自己贏取榮譽,甚至不要求他們做球員,只想學生乖。對他而言,青訓是一種教育。
何信賢不是傳媒眼中的有名教練,直至今年隨晉峰升超才漸為大眾認識。但他一直深受愛戴,獲學生封為「校長」,正是因為他將每位青年人當作是親生仔般教導。
攝影:歐嘉樂

記得去年採訪晉峰季前記招,小小球會,出席者幾近逼滿商廈天台。主持逐一介紹贊助人,有球衣製造商、也有辦髮廊的,卻全都年輕,有違多年來對「球會贊助人」的印象。筆者出於好奇,不禁在「圍訪」後再追問何sir箇中原因。

他耐心解釋,原來大多「贊助商」也曾跟他學踢波,都是義務或友情贊助;話音未落,舊生們就嚷着要跟他合照。

訪問便是源於這張由筆者幫忙拍下的合照,右一的Nic負責協調印製球衣、左一的阿聰是晉峰教練、左二的Jonas則是在晉峰球衣手臂贊助的Rainbow Salon工作,全都是舊生。(受訪者提供)

年輕受冷落 願孩子用足球重拾尊嚴

其中一位協調出產晉峰球衣的王朝書(Nic),20多年前因麥當勞足球計劃而結識何sir。他說當年半途出家,日夜請教各種刁鑽難題,何sir總不厭其煩、深入解答,更推介球員片段着他參考,「他會將自己的所有教授你,感受到真心及熱誠。」

那時Nic並非陣中天份最好的一位,卻是最勤奮,換來出場機會;他稱永遠記得「打好基本功」的教誨,直至投身社會也一樣。何sir坦承,選人準則不只講能力:「教足球是要教(育)的,踢得叻但態度差也沒用。」

何sir(後排左一)跟Nic(前排左二)廿多年前便結緣,他說因紀律好及勤奮而選對方入隊,原來背後跟自己童年經歷有關。

他慨嘆年輕時家庭環境不理想,連睇電視直播或入場睇波都困難;中學想參加菱電青年軍,又因地點及時間問題而卻步。當時社會以學業論成敗,何sir因成績差受老師冷落。他幻想,若活在平行時空,自己會做什麼?

「所以當時已想辦青訓,為像我一樣的小孩提供機會,希望他們能透過足球拿回應有的尊嚴。」這位54歲的教練說與其捐錢做善事,青訓的意義來得更深,「我很欣賞青年人,他們是白紙,只要有人帶領,中途雖難免跌低,但相信會幫到香港。」

港足日與夜.何信賢2│香港人踢法 五人賽中尋 「矮仔都踢到」

何sir年輕時因父母健康轉差,加上成為教育風氣下的受害者,睇波、踢波都變得奢侈。所以他決心為年青人提供機會,讓他們拿回屬於自己的尊嚴。(歐嘉樂攝)

重視球員品行 罵人也要講時機

1992年考教練牌後展開青訓工作,直到2014年,何sir每個暑假都奉獻給了摩士公園球場。在這裏「出產」的球員們異口同聲說彼此有陣「味」,共通點除了醉心足球,便是「乖」。

門生張家才透露恩師不煙不酒,以自己做最佳示範。現屬足總二等裁判員的他見盡球員百態,唯覺何sir麾下球員球品較好,也尊重球證。他憶起一次執法友賽,有位剛入替的球員情緒失控,何sir立即換人,「其他教練或會讓球員繼續踢,但他夠膽換。他認為踢波只是過程,贏輸不重要,更重要是令他們學懂做人處事,這才是一輩子的事。」

教練罵球員之前,應該要先罵自己,為何我教不好他?
何信賢

有教練在場邊會如打機一樣控制球員,稍有不合意即喝罵麾下,何sir卻跟球員講道理。他坐在摩士球場旁的看台上說:「教練要批評球員很容易,但這只會變成球迷。罵球員前應要先罵自己,為何我教不好他?」

筆者跟何sir認識不久,但總感覺他平易近人。烏黑中帶點灰白的頭髮整齊地向後梳,素色衛衣配上運動長褲,臉上掛着一副漸變色的太陽眼鏡。每條問題,他都平心靜氣地回答,比賽時提場沒扯開嗓子、只是大聲一點罷了;這位教練更會心軟,故意遲到好讓真正遲到的球員避過懲罰,很難想像他罵人的樣子。

摩士公園是何sir青訓生涯的起點,往年暑假,他總站在這個鐵絲網前帶領球員比賽。他試過為齊人練波在此「搵仔」,又試過下雨淋得全身濕透。他道:「近年也經常到摩士走一走,撞到舊街坊都會互相問候。」(歐嘉樂攝)

其實他不是不罵人,只是講求時機,「否則會浪費心血」,他說道。就像早年跟9歲踢黃大仙幼苗而相識、現役晉峰球員廖億誠的那一幕:「有年五人賽,億誠一扭四單刀,隊友無人看管且面對空門,他卻選擇自己起腳,結果射失。這是我罵他最狠的一次,因為要告訴他,足球是信任、合作,球隊內沒有球星。」

同樣的片段,當事人廖憶誠也刻骨銘心,形容是「震撼教育」,廖億誠道:「比賽仍在踢,他直接鬧,我頓時哭了出來。我們街場出身,沒受正統訓練,只顧自由發揮創意,慶幸他在我走遠了的時間拉我一把,那也是最能夠接受失敗的時候。」

舊生們都說何sir甚少罵人,廖億誠(中)卻是罕有的「得獎者」,但那一番話卻及時從歪途中拉他一把,他銘記至今。(受訪者提供)
+1

放下身段互相尊重 一通電話打破隔膜

跟球員互相信任、尊重,正是何sir相處之道。以往逾百人的選拔,他能記住大部份球員的名字,「這都是我的資產,不能漏眼。」他以前精工教練陳輝洪為偶像,當年這支班霸粒粒皆星,後者仍管理得宜。「陳輝洪說話溫文儒雅,但不是怕球星,而是尊重。若要人尊重你,必先尊重人。」

舊生都說何sir沒有架子,有點像朋友;雙方年齡相差一大截,不會組隊打機、宴請大魚大肉,卻透過傾訴打破隔膜——差不多每人都收過他噓寒問暖的電話。

若要球員尊重你,必先尊重球員。
何信賢
顏樂楓(前排右一)早在5歲就跟何sir踢波,他是唯一一位何sir從未觀察表現就接收的球員,因其父親當年多次為兒子自薦,令何sir深受感動。(受訪者提供)

理文中場顏樂楓5歲已成何sir麾下,他透露至今仍跟對方定期通話,話題圍繞生活近況、共同朋友甚至球圈,無所不談;即使有多忙,都會先接通來電,「他是位資深教練,但首次升超,也不介意放下身段問我意見。我很珍惜這段關係,試問有幾何能跟年紀相差數十年的人長時間傾電話?」疫情期間雖透過視像會議訪問,但隔着螢幕也能感受他倆亦師亦友之情。

的確,人愈大愈發現維繫一群人的感情難若登天,但廿多年來,何sir都主動聯絡相約聚會,也藉此了解球員的性格特點,讓他們發揮所長。「光頭」憶述對方曾勸導他勿因足球而放棄學業,年少時百思不得其解,長大才發現是何sir比自己更清楚自己,「他知道我的天份及努力可以兼顧兩者,日後會跟當初一樣,繼續相信他。」

光頭說何sir默默聯繫一班舊生,大家成年後也生性,遇見的話會主動合照再傳予何sir。圖為2014年大專盃決賽理大對教大,一班栢禧仔在賽後合照。(受訪者提供)
幾曳都好,願意學踢波都是乖的。

「栢禧」隊名背後小溫馨 球員都是兒子

眾所周知,五人足球會栢禧由何sir在1996年創立,學生們多年來都以此身份征戰各項賽事。原來「栢禧」,正是何sir親生兒子的名字;也意味由始至終,他都視這班學生如愛兒般看待,個人社交網站上幾近是他跟舊生們的合照,猶如爸爸為孩子們感到驕傲。

所以不論背景、膚色,何sir都樂於接受;有學生曾經入獄,但他深信人性本善,「幾曳都好,願意學踢波,他都是乖的。」他有教無類,寧願多報幾隊名,「我沒本事幫你取得成就,但我一定不要會教壞你。」

何sir視每位球員如愛兒般看待,有教無類,「栢禧」正是他兒子的名字。(歐嘉樂攝)

以前的他還會落區找合適的球員,特別鍾情偏遠地方如東涌,希望「幫得一個得一個」,仿如社工。「一隊波不會所有人最後都踢港隊,但難道就放棄其他球員嗎?可是沒有綠葉襯托,鮮花也會失色,他們都有作用,也是一份子。」

擔任教練之初,何sir將一名悉心栽培的球員推薦至港隊,誰知球員事後選擇轉會,他也曾感氣餒,反問自己是否應該自私一點,但後來想通了:「他們有好發展的話就可以,跟不跟我沒所謂。」

何栢禧(左一)跟一班「栢禧仔」十分熟稔。(受訪者提供)

犧牲家庭時間只收車馬費 當傻佬遇上傻仔

年青一代易被社會標籤,更有人聲言放棄一代年輕人,卻無阻何sir繼續無私奉獻。正職是運輸署公務員的他,多年來如「打兩份工」,犧牲跟家人相處時間,13年來從未跟妻兒到外國旅行。廖億誠則記得有一年五人賽,何sir在母親臥病在床下,仍堅持親自帶隊,「他寧願完場趕去醫院,也不假手於人,證明他很重視我們。」

早期青訓教練只收「車馬費」,金額連買下午茶都未必夠;往日雨天教波後全身濕透搭車被罵的畫面至今仍教何sir難忘,但驅使他捱下去的,正是這班他口中的「傻仔」。

話說2000年足總改制,青訓班說斬就斬,他有感官方無視教練努力,本萌生退意,卻在最後一屆比賽帶領學員奪得全港冠軍。「就是臉書的那張大頭照,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張。學生都不計較,我怎能說辛苦?看見他們的熱情,反而應該更努力。」

這張舊照雖然朦朧,卻是何sir的最愛,是他臉書的大頭照。(受訪者提供)
何sir在今季揭幕戰賽後發文懷緬雙親,他指未能讓兩人親眼看見自己帶領球隊征戰頂級聯賽,是一生最大遺憾。他的母親上年離世,過去卻因足球而令兩人少了相處,他希望藉此感激對方。(網上截圖)

養兒方知父母恩,做教練也一樣。當年贏冠功臣之一的張煒聰現已成何sir「副手」,擔任晉峰預備組跟U18的教練,他說兩人曾斷掉聯絡,直至2014年邀請何sir為大中(晉峰前身)組軍,未料對方竟邀請他當教練,合作至今。

阿聰相信,如英超李斯特城前鋒華迪一樣大器晚成的例子多不勝數,故此不會輕易放棄年青球員,「要多花時間陪伴,從弱點入手訓練。」我問他會否覺得自己有何sir影子?他輕輕一笑,說恩師的教誨總在腦海中游走,「他說:『你撥不出時間,就不要做教練。』這一直提醒我不可偷懶。」知道舊生能夠傳承自己的理念,相信何sir也倍感安慰。

阿聰(後排左一)被「栢禧仔」稱為何sir副手,因他正擔任晉峰教練,也承傳了何sir的青訓精神跟理念。(受訪者提供)
教出一班廿年後仍會想起你的學生,這已是最好的回報。
何信賢

何謂成功? 反思青訓的真正意義

新一季何sir領軍踏上香港足球最高舞台港超聯,筆者問這是否代表多年青訓終迎來成功?他謙厚地答:「我不是知識豐富的教練,只是際遇好,遇上好球員,所以沒想過這回事,現在也在警惕自己要不斷學習。」

他表示教育這回事難定成敗,自己認定方向就低頭向前衝,直至最近升超,舊生們紛紛送上祝福,一呼百應傾力支持、以行動回饋師弟,才驚覺付出原來有成果,「就算你是某年U18冠軍又如何?幾年後就沒有人記得。但你教出一班學生,他們廿年後仍會想起你,這已是最好的回報。」

不論成功,不計較付出,不強求回報,只願學生們將來做個好人,這便是何信賢的青訓理念。(歐嘉樂攝)

球圈有人打着青訓旗號,用低薪組軍、聲稱全為給予小將出場機會;也有人強調自家青訓產品升上一隊的數字,以此作指標。然而何sir眼中的青訓,遠超於足球及冰冷的數字,是講求出於人性的關懷,目的是球員能正面成長,讓人思考青訓除了教球技,是否有更深層意義——無論球員是否投身職業足球,至少在社會上也能做個好人。

這位教練在訪問尾聲輕聲透露,兒時志願是做個好校長,奈何人到中年,相信今生也無法圓夢。不過在眾人眼中,他所做的一切早已是另類教育,也桃李滿港足,栢禧這所「學校」的校長,非他莫屬。

何信賢桃李滿港超,多位港將都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