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問】丟掉幻想 中美關係想好也好不起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進行了一年有餘,十數輪的高級別洽談、兩次「習特會」,依舊未能終止「硝煙」。即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於近期簽署,也不能排除兩國再起糾紛的可能。
需要認知到的是,中美貿易戰只是中美衝突愈發激烈的一個維度,中美關係結構持續發生轉型,近年來尤其凸顯,無論是貿易戰、兩國金融科技情報糾紛、國際輿論對壘,還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內政事務的干涉及指摘,這一系列表徵性事件,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內持續爆發,而未來數月也將新聞不斷。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盤綜錯節的中美關係,予以較為完整的框架性評述。《香港01》將以8篇文章陳述我們對中美關係結構性轉變的核心判斷,此為第三篇。

【中美之問】系列

第一篇【中美之問】不要總為中美關係貼標籤

第二篇【中美之問】中美能夠邁過「修昔底德陷阱」的三個理由

第三篇【中美之問】丟掉幻想 中美關係想好也好不起來

第四篇【中美之問】互惠vs衝突:中美關係的一體兩面

第五篇【中美之問】熱戰可避 冷戰難逃:中美衝突的數個領域

第六篇【中美之問】篤信「真理」的美國人

第七篇【中美之問】美國鷹派的中國政策:只脱不顧

第八篇【中美之問】中美是否必有一戰 關鍵在中國

隨着中美在同一時間宣布雙方已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只有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類似於「鬆了一口氣」的表現,兩國的輿論聲音則更多在談論未接下來的中美經貿談判以及中美關係可能面臨的問題,「不會盲目樂觀」。

相比一年多前中美貿易戰剛開打的時候,輿論風向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彼時大多數觀察者對於中美關係充滿焦慮,現在則更多是「丟掉幻想」之後的冷靜。

應該說,這種變化之後的結果更符合中美關係的本質——「矛盾衝突」與「相互利益」相生相剋、相互作用。在中美關係的歷史上,如果「矛盾衝突」的因素高於「相互利益」,那麼兩國的紛爭、摩擦和敵意就會增加,反之亦然。

只不過近40年來中美關係在大部分時間中「相互利益」的部分佔據主導,以至於讓很多人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式:中美關係終究要好起來才行。而這句話又有一個重量級的出處:1989年12月10日,已經退休的前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會見老布殊總統特使、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鄧小平在會談一開始便說:「中美兩國之間儘管有些糾葛,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分歧,但歸根到底中美關係是要好起來才行。」

那次談話發生在中美關係剛剛經歷了異常困難的半年的背景下,「歸根到底中美關係要好起來才行」也因為被收錄進《鄧小平文選》而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金科玉律」。在很多中國學者看來,當下中美關係所經歷的困難遠遠比不上1989年6月之後的情形——其中隱含的意思是,中美關係在那樣的「大風大浪」下都能走出來,今天的中美關係更沒有理由在困難中持續「壞」下去。

但從邏輯上說,中美關係本沒有什麼道理一定要好起來才行。政治學上認為外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一個好的中美關係符合中美兩國的各自利益,雙方當然會追求好的中美關係;如果一個壞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的利益,雙方自然不存在修好的動力。

所以,當全球大變局處於正在進行時、中美關係似乎正發生質變的背景下,有必要對「中美關係一定要好起來」進行重新思考。40年前,中美雙方都尋求「好起來」而快速建交,除了平衡蘇聯這一中美共同的戰略需求,中國國內戰略轉向改革開放也是重要原因——鄧小平在1978年曾多次在講話中表示,良好的中美關係有利於中國實現現代化。30年前,六四事件讓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跌至冰點,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全球快速擴張的新自由主義,已經將中美之間的「相互利益」抬到了更為顯要的位置,最終在風波與考驗之中,美國對華「接觸戰略」(Engagement Strategy)得以延續。

美國克林頓政府1993年曾將對華最惠國待遇與人權問題綁定,但是在商界等力量的遊說下,1994年就決定分別處理。(Getty)

時至今日,中美實力日益接近引起的結構性變化正在讓中美關係發生某種根本性的變化,同時兩國在政治體制、經濟體制乃至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矛盾衝突」的一面取代「相互利益」的一面成為主導的趨勢亦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中國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共的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定型,美國眼見中國不可能成為另一個自己,心理上無法接受,於是焦慮、失望的情緒被無限放大。從美國自身的角度來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模式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全球多地都遇到巨大的質疑與挑戰,這一變化不但打破了與中國維持總體合作態勢的必要性,更使中國成了美國轉移國內矛盾的最佳目標。

中美兩國的發展戰略在40年前、30年前相向而行,今天則有漸行漸遠的趨勢,似乎變得「想好也好不了」,這正是中美之間「矛盾衝突」與「相互利益」在主次易位的過程中共同作用、裏外共振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中美之間已經沒有了相互利益——即便華府的政客對於「脱鈎」叫嚷的再兇,中美之間的經貿與社會文化往來也很難出現大幅度下降——只是更應該看到的是,因為中美之間的分歧與差異愈發明顯化,兩國對一個相對較「差」的中美關係的接受度正在逐漸升高

事實上,能有效管控分歧,維持「鬥而不破」,就已經算是當前中美關係的很好的狀態。從目前披露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來看,美國在農產品進口和知識產權方面「得到好處」,中國方面對於關税的核心關切得到體現,並且在產業補貼方面沒有妥協,雙方明顯在尋求一份「管控矛盾衝突因素,加強互惠互利因素」的協議。

這恰恰說明,中美之間的「相互利益」依然在各自的國內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只是不如此前那般顯赫),雙方都有保持兩國關係平穩的需求,因此中美關係「想好也好不起來」的判斷中還藏着後半句:壞也壞不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