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中共百年・四|台灣的「反共意識」是如何煉成的?
今年是中共建黨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從創建之初,就自視為中國絕大多數被壓迫人民的代表,最後也因為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在內戰中取得勝利,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
儘管中共在過去70多年的執政中犯過錯誤、走過曲折的道路,但因為其帶領中國人民擺脱列強控制、脱離貧困走向富強,因而受到絕大多數國民的廣泛支持,執政合法性至今屹立不搖。
不過,面對中共革命乃至建政後的巨大成就,台灣的視角則大不相同。許多台灣人很難正面看待並給予積極評價,更易聚焦於中共的缺點和失誤,負面陳述中共建政以來的整段歷史,乃至於將中共「妖魔化」為不可理喻的「恐怖暴政」。
台灣人這種對於中共難以冷靜思考和理性討論的心理狀態,和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退來台後,對民眾鋪天蓋地灌輸的「反共」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係。
在台灣戒嚴時期,一首台灣「正東兒童合唱團」錄製的反共兒歌是這樣唱的:
誰要是破壞了樹上的鳥窩/小朋友們心裏一定很難過/人民公社拆散了無數的家庭/小朋友們想想這是誰的錯/共匪呀共匪/共匪呀共匪/都是你的錯
從這首童言童語指控「人民公社拆散了無數的家庭」、「都是共匪的錯」的歌曲,我們可以想見當時台灣的政治氛圍是如何的「仇共」、「反共」,收錄該歌曲的黑膠唱片封套上還印着「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加強國小育樂教育」,也反映這首歌是國民黨「討毛反共」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一部分。
當年經由國民黨政府大力宣傳、而在台灣廣為流行的反共歌曲,還有《反共抗俄歌》和《反攻大陸去》,前者由蔣介石親自作詞,高唱「打倒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後者則唱着「不能讓共匪盡着盤據,不能讓俄寇盡着欺侮/我們要反攻回去,我們要反攻回去」,許多老一輩台灣人都對這些歌琅琅上口。
「共匪」一詞,本身即具有將中共貶為「非法土匪」的意涵;同樣的,中共也會稱呼蔣匪或蔣軍,用來貶低或蔑稱國民政府軍隊,雙方可説是「相互輝映」,但也是因為國民黨「容不下」中共,才有這樣的後果。
早在1927年蔣介石宣佈「清黨」後,「赤匪」、「紅匪」、「共匪」、「毛匪」等詞就被國民黨大肆用來貶稱中共,到了台灣後更在各地樹立各種「仇共」和「反共」標語,包括「殺朱拔毛」、「反共抗俄」、「消滅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等等。今日這些標語在台灣幾乎消失殆盡,但是在金門、馬祖仍留有不少遺蹟,見證了冷戰時期的肅殺氛圍。
1950年代是台灣「反共文學」的全盛時期,國民黨政府當年確立了「反共抗俄文藝」、「戰鬥文藝」的文化方針,不僅台灣文壇要配合政府「反共」政策,就連民間通俗的布袋戲也肩負「反共抗俄」的劇碼。例如有布袋戲劇團演出「女匪諜滲透」的官樣劇本,戲偶的口白還要提醒民眾當心「金錢、女人、匪諜」,力圖向民眾宣導「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意識。
此外,台灣戒嚴時期的教科書也充斥着妖魔化中共的內容。根據台灣文史工作者管仁健的研究,1958年的台灣小學國語課本,有大量描述「萬惡共匪」如何殘殺百姓、拐騙農民參軍、欺壓工人的文字和插畫;1969年小學三年級國語課本的一篇課文《我們的家在大陸上》,還聳動地稱「現在家鄉變成了屠場,共匪是殺人的魔王」、「人民好像牛馬一樣」,並灌輸台灣的小學生「反攻大陸」的概念,宣揚「我們要打回大陸去,把萬惡的共匪殺光」。
1973年初版國語課本第11冊第4課到第7課,則是一連四課的題目都叫《天堂與地獄》,分別由食、衣、住、行四方面,將台灣和大陸人民的生活差距,用「幸福的天堂」與「水深火熱的地獄」來比喻。
而説到國民黨反共教育最經典的作品,無疑是家喻户曉的《南海血書》。這篇文章署名「朱桂」譯,發表於1978年12月19日《中央日報》副刊,偽稱是「越南難民阮天仇」用血寫成的絕筆信,控訴一家人死於越共的殘酷迫害之下,阮天仇則乘船逃難,卻漂流到南海上的荒島上等死,最後他捱了40幾天才死亡。
《南海血書》當年不但成為台灣國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籍,公務機關也大量發放,銷售高達20萬冊,最後還拍成電影。然而,原文「譯者」朱桂卻在2003年坦承「阮天仇」是他虛構的人物、《南海血書》純粹是配合蔣經國政府的威權統治所策劃的虛構故事,令人備感荒謬和諷刺。
上述教科書和媒體刊登的「共匪暴行」現在看來或許十分荒誕不經,甚至有些「暴行」顯得更像是國民黨以前在大陸做過的事,但這的確就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的反共教育。台灣社會的「反共」意識,可以説就是長年透過兩蔣的政令宣傳、反共文藝、妖魔化「共匪」的教科書,一點一滴積累、深入至台灣民眾的思想意識。
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在戒嚴時期也透過《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等法律剷除中共在台灣的地下黨勢力,殺害和關押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左翼進步人士和無辜民眾,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這樣的大規模白色恐怖肅清,在台灣形成聞「共」色變、「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恐怖氛圍,也是促使台灣人普遍恐共、防共、反共的重要因素。
在兩岸維持分斷的局面下,國民黨鑄就的「反共意識」不但在解嚴後未消失,甚至很大程度被民進黨繼承了下來,並在民間持續發酵。
過去幾年以來,蔡英文政府內政不舉,剛好遇上中美博弈擴大的趨勢,便搭上美國的這班車大炒「亡國感」,以反中抗中作為其執政重心。從訂立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來「防範共諜」、用台灣所謂的「民主自由」批判中共的「獨裁暴政」,或是接連有台灣名嘴誇張嘲笑大陸人「買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將大陸人民想像成水深火熱的「災胞」,其實都反映了台灣社會濃烈的「反共意識」,及其衍生的對中共的恐懼厭惡和對大陸人民的鄙視心理。
70多年來跨越台灣藍綠和省籍差異的「反共意識」甚或是「反共共識」,於是成了今日台灣難以理性、客觀地面對中共百年來的歷史和現實的最大絆腳石。
中共百年黨慶在即,台灣政黨與社會對此普遍無感與無語。但中共百年的論述與作為之中,台灣問題卻是躲也躲不掉的重中之重,如何理解中共百年的意義,對台灣來説更是涉及安身立命的大問題。本組議題將站在台灣的視角,去提問中共百年對於台灣的意義與影響,從政治、經濟、理論、思想面貌、歷史與訪談等多重角度,組成台灣應有的中共百年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