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座談會 | 養豬養出首富 龍頭食品企業有大文章

民企座談會 | 養豬養出首富 龍頭食品企業有大文章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2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民營企業家,除了備受矚目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小米創始人雷軍、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等一批來自於新興產業的代表之外,同樣不乏傳統行業的代表,其中便包括食品農業領域。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往往關乎國家安全。無論何時,食品農業都是中國不可或缺的基礎行業。出席民企座談會的食品農業領域代表有4位,分別是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牧原食品股份公司董事長秦英林、山東登海種業股份公司創始人李登海、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其中,劉永好是6位發言企業家之一。

1951年生於四川省的劉永好是一位成名已久的企業家,他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代與三位哥哥的創業經歷是許多人熟知的故事。自1993年首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起,劉永好已經擔任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所創辦的新希望控股集團立足農牧行業不斷擴張,現已形成農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鄉、金融投資等相關產業。據新希望集團官網介紹,公司已擁有世界第一的飼料產能和中國第一的禽肉加工處理能力,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之一。

2017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圖為全國人大代表、企業家劉永好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

劉永好在參加民企座談會後分享了他的感受,據他的描述,新希望集團一直用新質生產力武裝傳統農牧業,投入了400多億人民幣做轉型發展,「積極在育種上做投入,在豬晶片鴨晶片上做『卡脖子』工程突破」,「豬的育種不僅局部實現和國際水準對標,還在發展和培育更高品質的川香豬、藏香豬等本土豬種上做佈局」。

與新希望集團有相似之處的牧原食品股份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河南省的生豬養殖和屠宰加工企業。創始人秦英林生於1965年,是養殖行業的代表,現為全國人大代表。秦英林從1992年開始創業養豬,起初只有22頭豬,如今已是養豬龍頭企業。據牧原食品股份官網的介紹,公司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豬肉產業鏈,2024年生豬出欄7160萬頭 、屠宰量1252萬頭。

出乎不少人想象的是,在中國經濟騰飛浪潮中,看似尋常的養豬業竟藴藏巨大商機。憑藉在養豬業的巨大成功,牧原股份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豬企,公司市值高達兩千億人民幣,作為創辦人的秦英林早已成為河南首富。一個值得注意的事蹟是,秦英林還是中國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創辦的西湖大學的重要捐贈人。2018年、2020年秦英林分別向西湖大學捐贈市值1億元人民幣、8 億元人民幣的股票。目前,在社會力量的支持下,西湖大學已經成為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

2017年4月23日,鄭州,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資料圖片)

李登海是出席民企座談會的農民科學家,1949年生於山東,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據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的介紹,1979年李登海選育出掖單2號玉米雜交種,畝產突破700公斤,2000年以來他的團隊率先選育出畝產達到1100-1400公斤的夏玉米高產品種,以及畝產達到1500-1600公斤以上的春玉米高產品種。李登海在1985年創建內地第一個民營的產業化試驗站,1998年成立山東登海種業集團公司,如今登海種業已是玉米種業龍頭企業。《大眾日報》寫道:「50多年來,李登海和登海種業累計推廣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5億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500億元以上,不斷攀登雜交玉米高產紀錄高峰。」

除此之外,出席民企座談會的食品農業領域的企業家還有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冷友斌1969年生於黑龍江,他執掌的飛鶴乳業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如今已是中國龍頭奶粉企業。2023年飛鶴在中國的市佔率為21.5%,意味着每五個嬰兒中就有一個喝飛鶴奶粉。飛鶴乳業的官網顯示,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全新數據,2019年-2023年度,飛鶴連續5年中國銷量第一,同時飛鶴奶粉連續2年全球第一。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曾重創中國奶粉行業的信譽,許多家庭都傾向於購買進口奶粉,但在這樣的背景下,飛鶴乳業依然能成長為中國市佔率第一的奶企。

以上四位食品農業領域的企業和企業家,有的為公眾熟知,有的少為人知。尤其是與備受矚目的手機、汽車、AI、網路領域的企業相比,食品農業領域的民企顯得相對低調。但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食品農業領域的企業。這四家企業都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從小到大,茁壯成長,歷經市場的淘汰,最終成長為所在領域的龍頭企業。在這背後,是中國民營企業從起初的草莽、小作坊階段轉向規模化、現代化的新階段,是中國經濟不斷成長,脱胎換骨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