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重要流亡學者Edward Said 自傳紀錄孤獨與困惑|王璞

撰文:王璞
出版:更新:

愛德華·賽義德(Edward Said)(編按:港譯愛德華·薩伊德)的自傳《鄉關何處》(Out of Place), 1999年出版後, 連獲三項大獎, 包括2000年度紐約圖書獎和紐約客雜誌年度最佳圖書獎。看這個書名, 讀者一定以為, 這位以《東方主義》一書名聞全球的巴勒斯坦裔美藉學者, 一輩子談的是流亡、東西方文化, 被視為巴勒斯坦人在西方世界的代言人, 他這本告別塵世之作, 一定會談到他的政治使命與個人生活的「心路歷程」吧?
文:王璞|原題:一顆無處安放的心──讀賽義德《鄉關何處》

《鄉關何處》書封

這麼想的人要失望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看,這本書甚至不像一本自傳, 它是一本「後現代式自傳」,是對自傳這一寫作模式的否定之否定。

此話怎講?

首先, 說是自傳,且作者得知自己患上了絕症、不久於人世, 應當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吧? 但縱觀全書, 分為十一章的內容, 有八章是童年少年生活片斷回憶, 一章純為抒發感慨, 最後兩章憶及青年時代美國求學生活。對二十五歲之後的漫長歲月, 亦即他人生成就最輝煌的階段, 反而三言兩語帶過。

Edward Said(網絡圖片)

其次, 行文一改他一貫的邏輯縝密、雄辨滔滔的風格, 浪漫迴旋曲似地一唱三嘆,散文詩般地文青味十足。這一點,從章節小標題便可見一斑。比如:

第一章標題: 阿拉伯姓, 英國名: 格格不入之始。

第五章標題: 美國學校: 名字與自我。

第十一章標題: 美國生涯, 寧取格格不入。

這三章在敘述上好象交響樂之三個樂章, 是對「名字」這個主題樂句的一再展開, 反復詠嘆。每一次回旋都是對主題的發展與深化。

薩伊德《東方主義》(Orientalism)(Penguin Books)

所以, 如若我們把盧梭《懺悔錄》那種自傳看成是傳統式自傳。薩特《詞語》那種自傳看成現代式自傳, 就不妨把《鄉關何處》看成是對那二者的顛覆。從反向回到了原始。自知自己正直朝人生終點走去之時, 信馬由疆, 放縱情感, 迸發出心靈深處的嘆息。在為別人寫作了一輩子之後, 終於為自己寫作一回, 回到寫作的初始動機: 對默默受苦的心靈加以撫慰。

讀這本書時我一方面不斷驚嘆:「怎麼會是這樣的?」一方面卻又認同:「正是這樣的呀!」那個時空、地位、身份都跟我天差地遠的賽義德一步步走近,簡直就象站在身邊一樣親近可見。

我并不是說這本書寫得很通俗,在我那「怎麼會這樣子」的驚嘆中, 其實包含著「太了不起了」的嘆服:怎麼會把一個人的心靈悸動與掙扎表現得如此栩栩如生, 詩一樣優美, 小說一樣好看。

2002年的薩伊德(左)(Wikimedia Commons)

回味起來, 這本書其實就象抒情散文一樣, 抒發著這位一生下來就被錯誤命名的人的孤獨與困惑。這人生長在一個文化背景複雜的富家,是個連母語是阿拉伯語還是英語也難定的文化混血儿。看似優越的種種先天條件,其實都是將他與他人隔離的鴻溝。嚴父與慈母, 也都各自以他們理據充分的冷酷方式,拒絕了他向他們靠近的一次次努力。所以, 不止是在文化和種族方面, 甚至在親情友愛方面, 他都是個局外人。終其一生都遊走在這縱橫交錯的鋼絲上,苦求平衡。

這本只寫了自己三分之一人生的自傳, 其實寫盡了他的一生。因為他一生其餘年月的作為, 都是他童年少年青年創痛的結果,他借這本書解釋因由,撫摸隱痛,呼吁理解。讀了這本書,我再讀賽義德的其他著述,就多了一個觀照的視角。不管是否認同,多少有些理解了他的執著、矛盾、和偏激。

Edward Said(網絡圖片)

我記得, 賽義德在好幾本著作中都陳說過這樣一個觀點:流亡與錯置看似是個悲劇, 其實也不無裨益, 他說:

「大多數人只知道一種文化、一個環境、一個家,流亡者則至少知道兩個……流亡是過著習以為常的秩序之外的生活。它是遊牧的, 去中心的, 對位的。」

現在看來, 這話多少有幾絲無奈之中的自寬自解。這個懸置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漂泊與安定、家與國之間的人, 一生都在尋求一塊可以立足的土地。而在我們面對的各種生存困境中,懸置是最可怕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無法把握現在與未來,那麼就只有緊緊抓住過去了。從這個意義上看,《鄉關何處》是一本極力抓住過去、以便安放一顆懸置之心的書。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王璞其他文章:被當作二流小說家卻受名作家推崇 淺談毛姆小說的各種魅力

【王璞其他文章:從圖書館借閱單看借書怪象 大學教授推薦書目大有學問?

作者簡介:王璞生於香港,長於內地。上海華東師大文學博土。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零零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鳥》、《送父親回故鄉》;散文集:《呢喃細語》、《整理抽屜》、《別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圖書館怪獸》、《小屋大夢》;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訐小說研究》、《我看文學》、《散文十二講》(此書內地版改名為《作文十二講》、 《小說寫作十二講》、教學參考書《現代傳媒寫作教程》等。長篇小說《補充記憶》獲天地圖書第一屆長篇小說獎季軍,長編小說《么舅傳奇》獲天地圖書第二屆長篇小說獎冠軍、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