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場】工作過勞 員工仍妥協?Wantedly CEO:與法例有關!

撰文:曾凱茵
出版:更新:

提起日本職場,港人應會有着這些印象:過勞死、瘋狂OT、規矩森嚴,但打工仔又會認真工作、做事嚴謹細緻及有創意等。究竟,這些是否當地的真實畫面?為何世界會對日本職場有這些印象呢?
難得新式招聘平台Wantedly創辦人Akiko Naka(仲曉子)早前來港,就趁機了解日本職場的真正面貌。

日本大學每年都會為畢業生舉行就職活動。(札幌大學網頁截圖)

煲開日劇的哈日迷應會發現,凡是出現求職、搵工的情節,劇集的畫面都會映出映出大型展覽會場中的一排排攤位,而大批穿着西服的大學畢業生就在在攤位前排隊遞交履歷表、進行即場面試(正如上圖一樣)。這就是每年日本大學畢業季都會舉行的大型就職博覽會。

搵工似Online Shopping

來自日本的招聘平台Wantedly,在全球15個地區擁有200萬個活躍用戶,平台亦以能迎合各地獨特的職場文化自傲,不過換轉角度想想,日本獨有的職場文化又是怎樣的呢?對港人來說,這就是「工時長」、「過勞死」的代名詞吧!但對仲曉子來說,日本獨有的職場文化卻可用四個字形容,而且答案頗為出乎意料,就是「就職活動(しゅうしょくかつどう)」。

就職活動,就是日本各大型企業每年都會舉行,規模極其大型的就職博覽會。於活動期間,企業會在同一時間招聘人才,每次聘用100至500人不定。對比之下,雖然香港也有不少招聘博覽,但如此大型的卻極其少見。

為什麼會有這種招聘文化呢?仲曉子忍不住笑着解釋:原來日本大學的學生只要讀夠學分就可畢業,成績高低並不重要,因此日本的大學生便有出名不讀書、不上堂、不實習的形象。然而,一旦就職活動開始,情況就是另一模樣,仲曉子說:「平時不見人影的大學生們都會從各種角落出現,穿著廉價西裝出席大型公司的介紹講座」。

Akiko笑言:「一旦就職活動開始,平時不見人影的大學生們都會從各種角落出現,穿著廉價西裝出席大型公司的介紹講座」。日本電影《何者》正以就職活動為教事背景。(電影《何者》劇照)

然而在這情況下,大學生缺乏經驗的劣勢便完全浮現出來,而對實際工作毫無頭緒的他們,怎知道哪些工作適合自己?不難想像,就是看到哪些公司的名字是懂的、曾聽聞的便選哪個。仲曉子笑言:「這個過程就像網上購物一樣,大學生看到喜歡、眼熟的名字便申請,每個職位都申請,結果買了不合適的產品,得到不想做的工作,這便產生了錯誤配對。」就職活動的錯配現象,就此驅使她創辦Wantedly的其中一個原因。

Bradford身為Wantedly香港分公司的Country Manager,也在Akiko旁作補充:「在香港朋友之間互相介紹工作是非常普遍,但日本人卻不會這樣做,甚至抗拒問起這類問題。(龔嘉盛攝)

港、日一樣長工時 原因卻大不同 

年輕人早在求職過程已出現錯配,不難想像他們日後在職場上會遇到不少阻滯,而工時長、過勞更是時有所聞的現象。

其實,比較起工時,日本與香港應是不遑多讓,例如早前便有外國調查報告指出兩地打工仔的Work life Balance均是全世界最差;本地招聘平台上月也發表報告,指香港有15%的在職受訪者每週需工作超過50小時(包括於公司及在家辦公)。不過跟仲曉子談起這話題,卻發現兩地工時長的原因其實是大有不同。

本地打工仔工時長的原因不外乎工作量大、行業人手短缺、老闆黑心等等,而不少香港人都認為日本情況差不多吧,但Akiko指出另有其因:法律。(電影《受夠了!我要炒老細》劇照)

法律衍生的怪現象

「跟據日本的法律,企業是不能隨便炒人的。」仲曉子說。聽到這個答案時,記者也一時不解,難道超長工時是法律嗎?Akiko即給予令人驚訝的解釋:因為日本法律是禁止公司隨便解僱員工的,就是公司不容易炒人,所以它們一旦聘用了新入職的員工,就會想辦法把他們「用盡」;而當地打工仔則有另一個心態,就是「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既然公司都不會炒人,那當然是把工作拖慢來做!

仲曉子曾經在美資跨國金融企業高盛工作,說到這裏時她不禁對比美、日兩地企業的差異。「在美資公司,工作表現差就會被公司解僱人,所以員工很自然會努力提高生產力,但這一套在日本行不通,因沒有失業的風險,打工仔便沒有提高生產力的必要。」因此,為了確保員工完成工作,管理層便創造了一種遲走文化,而她深信一天法律不改變的話,超長工時的情況就無法改善。

由此看來,日本出現超長工時的現象,僱傭雙方都有責任吧。然而,想到近年來日本過勞死(及自殺)頻發,日本政府鼓勵Premium Friday卻成效低,反映職場黑暗的熱播動畫《衝吧烈子》,也許除Akiko的見解外,還有其他因素造成這個狀況也說不定。(劇集《衝吧烈子》劇照)

香港打工仔更容易轉工

聽過仲曉子談及日本職場,也好奇這位日本才女是怎麼看待香港的職場。在高盛工作的時期曾踏足香港的她表示當時有兩種感受:一,香港的金融業非常蓬勃;二,香港打工仔比日本人更快、更容易轉工,這也是日港職場文化的其中一個主要差異。香港年輕打工仔年年轉工是常事,但她指日本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平均三年才轉一次工,而四十歲以上則六、七年轉一次。

Akiko:「時代的改變造就了思想的轉變。二戰後人人都窮,所以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都會渴望物質,但現在物質太容易得到,年輕人轉而尋找工作的意義。」(龔嘉盛攝)

不過兩地職場既有異,也有同。仲曉子認為兩地愈來愈多年輕人對工作的要求出現轉變,不只再着眼於薪酬待遇及福利,反而更重視意義與滿足感,而Wantedly正是大大幫助這群人及這股潮流。

同時,吹遍全世界的Startup風潮也在改變日本職場的生態:在Startup工作愈發受到日港年輕打工仔的歡迎。仲曉子指出,因為日本Startup比以前更容易取得更多資金,年輕人也可以更快升到職,其薪酬與職業發展的吸引力與大公司相比毫不遜色。這點就與香港差不多,因多得GoGoVan般的一些成功例子,令香港社會從前對「Startup = 免費勞工」的負面印象慢慢改變,不少年輕人在加入大公司之前都想在Startup學習更多,鍛鍊專業技能,取得經驗。

Akiko覺得年輕人無需再為物質努力工作,便轉而尋找其意義。話需如此,編輯部卻認為,物質要分開看,講到房,香港年輕打工仔,是因為深知得不到,才不渴望吧。(電影《何者_我們都想成為「誰」?》劇照)

《香港01App,教你做個醒目打工仔!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