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平台】求職新趨勢 以性格行先 Wantedly:港、日職場相似
日本社交招聘網站Wantedly早前正式登陸香港,公司創辦人兼 CEO Akiko Naka(仲曉子) 更專程親臨香港,分享平台的理念、在香港落地生根遇到的挑戰及營行模式的運行。
新型招聘求職平台Wantedly來自日本,創辦人仲曉子有感於傳統招聘文化十分死板,只遵從能力及薪水等硬性條件去招聘人才,卻完全不注重公司的文化與員工的性格是否配合,遂提出名為「Casual Visit」的新見工模式,提倡僱、傭雙方以輕鬆隨意的方式先行彼此作出了解,並鼓勵打工仔應根據企業的文化及性格來尋找合適工作機會,而非只憑薪酬待遇來選擇工作。Wantedly於今年年初開始進軍香港市場,提供一個配對平台,將年輕人和各種中小型Startup連繫在一起。
日本Pitching九成失敗率 反有利香港團隊Pivot學習
從2010年創辦Wantedly,短短八年間便做到日本上市,並於新加坡及香港開設分公司,Akiko一路走來想必不會一帆風順,她也表示,創業初時要宣傳Wantedly的理念實在困難重重,因為日本人很難接受這種新觀念。
今年Wantedly在香港開設分公司,記者想到的第一個是日港兩地的職場文化差異,而Wantedly把「Casual Visit」招聘方式引入香港,未必人人都會接受。對此,仲曉子卻另有一番看法:香港人的思想確比日本人西化,也更容易轉工,但兩地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兩地打工仔以往大多是會根據企業提供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來尋找工作,這個文化兩地分別不大,只是比例一多一少。
因此,日本Pitching多次失敗的經歷,反而有利於香港的Pitching及Pivot。何謂Pivot?仲曉子解釋:「一間公司在一個新地方發佈產品時,要依照當地用戶的需要作出調整,這就是Pivot。在日本,我們一邊發展一邊Pivot,例如在一開始,日本用戶並不能單獨參觀辦公室,我們是後來為了配合日本HR而作出調整。」而要令Wantedly在香港落地生根,便一定要針對香港用戶的需要來Pivot,而在地化(Localisation)就是重中之重。
團隊、語言本地化贏本地用家歡心
Braford作為香港團隊的Country Manager,他很自豪Wantedly具備很多日本價值,但想讓公司在香港壯大就必須為本地市場及用戶度身訂做,要在地化。Bradford指出:「我們所有marketing都用廣東話口語來書寫,網頁、app都用中文,香港團隊成員都是本地人,用廣東話溝通,能夠明白本地用戶的感受和喜好,所有細節都是經度身訂造過。」
而香港團隊的努力,不負眾望,贏得了用家的歡心和好評。Bradford自豪地笑言,用家最大的感想是「Too good to be true」,「他們都會忍不住懷疑,上去辦公室轉一圈,和經理聊天,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簡單的事?是不是要付費才能使用Casual Visit?大量用戶都覺得Wantedly的哲學及概念Too good to be true,因為之前香港沒有人這樣做過,目前為止的反應都很正面。」
營利模式
說到收費,既然打工仔免費使用,Wantedly如何營利呢?原來Wantedly會對企業客戶收費。香港團隊會視乎公司的規模及所需服務,每月徵收990至10000港元不等的月費。一般用戶看到平台上列出的招聘訊息,只是Wantedly服務的一小部分;Employer Branding(僱主品牌)及諮詢服務亦是Wantedly的服務範圍。
Employer Branding 又是一個陌生的概念,Bradford就舉例解釋:「NIKE絕對是皆知巷聞的國際大品牌,無數香港人購買Nike產品,但甚少知道在NIKE工作是怎樣的。消費品牌出名不等於僱主品牌出名,我們會為他們製作品牌照片、影片,以便用戶更了解公司的文化、環境及故事,這對用戶有一大好處,因為我喜歡穿NIKE波鞋不等於喜歡在NIKE工作。」
此外,Wantedly還會撰寫一系列文章,走100毛風格,介紹各公司的內部環境、日常運作、隱藏福利、有趣gimmicks等等一般招聘訊息不會列出的細節。例如,有一間本地公司會向員工提供午餐這福利,原因竟是因為員工太過勤力,食飯都在便利店隨便解決,所以該公司決定提供比較健康的午餐。Bradford指公司的網頁不時會分享這些有趣故事,讓求職者以至打工仔可從另一角度認識這些公司的工作氣氛及文化。
的確,要新的工作機會就在眼前,單憑「Job Responsibility」與「Requirement」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是不足夠的,始終返工佔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能找個開心的一點的地方度過,總好過黑口黑面地捱上一個月,直至出糧一刻才展露難得一見的笑容為開心吧!
《香港01》App,教你做個醒目打工仔!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