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春夏潮濕長千奇百趣菇 地拖菇、電車菇 你曾見過哪種?
春夏兩季天氣潮濕,又是菇類逢生長的時節。港大真菌學博士兼浸大國際學院(樹木管理)專修學科統籌鄧銘澤表示指,菇類一般在潮濕陰暗環境下生長,其生命力之強,可於不同的環境下生存,例如泥土、腐爛木頭,甚至膠水上生長,不過他提醒市民,由於在野外採到的菇菌難以辯認,部分「致命毒菇」的樣貌更與食用菇相似,呼籲市民切勿食用。《香港01》綜合近年網上出現過的千奇百趣菇菌,看看哪一種你也曾遇過?
沙田穗禾苑近日出現一種白色野菇,菇頂部呈古銅色。專家證實,該種野菇有毒,為本港常被人誤食的綠褶菇,由於外表近似在市面買到的食用菇,成為全球最多人誤食後中毒的品種,當中所含的腸胃毒素連醫院管理局亦沒有資料。專家指,誤食此菇者3小時內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帶血等徵狀,嚴重中毒可致死亡,呼籲市呢勿自行採野菇食用,特別是一些白色,看似無毒的品種。
近日又有大埔街坊發現家中地拖「生菇」,又請教網友會否知道其菇種,以及可否食用。雖然並未知樓主是否認真發問,但網友亦即時勸阻他「千祈唔好食」。事實上,地拖菇的真名為毛頭鬼傘。
有沙田水泉澳邨居民今年3月向《香港01》報料,稱由2月起發現廚櫃內鋅盤底部「吽出」一層層不明菇類。該名居民透露,雖然已不斷移除菇群,但每隔10日,就會再生長,感到十分困擾。專家指,該鋅盤底部出現的菇類,屬可食用的「黑木耳」,但由於其基質可能受污染,不宜食用。
兩年前的暴雨過後,有網民發現電車木窗框木頭有機會腐爛而造就菇類生長,但專家警告木窗框長出的菇為「迷幻菇」,真名為綠褐裸傘,呼籲市民切勿進食,否則中毒,進食者會出現視象扭曲,甚至有幻覺等:「感覺好似食了搖頭丸。」
2015年大埔滘發現首次發現有夜光菇,每棵也只能存活一至兩天,十分珍貴。當夜光菇消化和分解枯木時會產生螢光素,所以無論晝夜,它都會發出淡淡的綠光,只是晚上環境較暗才能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