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十蚊九件麥樂雞「大平賣」 香港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下午。你從家中拿出「架生」,走到樓下的「戰場」。你見到人如潮湧,部分人在向前方推進,也有人因為等候太久不耐煩,開始鼓譟......不要誤會,這不是什麼大型集會,而是連鎖快餐店麥當勞新一年推出系列優惠,昨日(1月2日)10元可買九件麥樂雞,相當「抵食」,吸引大量市民慕名而來,而你的「架生」,其實就是一個用來準備打包的大膠袋。
其實每年麥當勞都會推出類似優惠,而每一次都會引起市民的「哄動」,排隊爭購。雖說香港人習慣「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見到優惠就一窩蜂去搶,但實際上,連鎖食肆提供少少優惠就吸引大量食客,背後反映的是另一個深層次矛盾:大量生活忙碌的市民無暇煮食,經常需要外食應付一日三餐,但政府從沒正視市民外出用餐開支過高、生活成本沉重的問題。

麥當勞一連17天每天供應一款優惠美食,相信吸引不少市民光顧。(梁鵬威攝)

延伸閱讀:麥當勞推10元9件麥樂雞優惠 食客批是加價贖罪 師奶買兩盒加餸

香港工時世界最長 外食人口多 用膳價格貴

香港人工時之長「世界聞名」,有多少人回到家中還有時間和心力烹煮一日三餐、收拾和清洗食具,實屬疑問,而事實上,「無飯家庭」近年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根據衞生署數字,2015年香港人一周外食午餐5次以上者達到47.6%;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前年的調查也指出,近6成港人過去一周外出用膳4天或以上,27.3%人更表示過去一周7天都有外出用膳。

外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用膳價格卻愈來愈貴。根據立法會前年發表的「香港家庭面對的財務挑戰」研究簡報,住屋是香港最主要的住戶開支類別,佔2015年住戶每月平均開支的36%,第二便是食品,佔27%。在食品開支之中,有3分之2來自外出用膳,報告更表明,這情況「與本港工作人口在職場的工時偏長相關」。

記者分別比較太興、大快活、美心集團MX及大家樂的下午茶燒味價錢,其中MX的性比價最高,太興則最貴。(王丹麟攝)

延伸閱讀:連鎖餐廳燒味價格比併 太興雙併貴過米芝蓮店

出外用餐不便宜 麥記套餐「抵到爛」

事實上,現時到茶餐廳叫一個正常午餐,「三字頭」或以下的選擇已買少見少,普遍至少也四十多元「起錶」,轉個凍飲要再加三蚊,如想稍為豐富一點,多點一個小食或者蔬菜又至少要十幾蚊,在茶記吃一餐已殊不便宜,一些連鎖快餐店的食物價錢更貴,令市民在無選擇之下要光顧相對「抵食夾大件」的麥記,9件麥樂雞只售十蚊固然「抵到爛」,而一個加了價之後的麥當勞超值套餐最便宜只需24元,已經有肉有澱粉質有蔬菜(如果薯條轉粟米)另加凍飲,加多8蚊還可多要一個甜批或雪糕新地,相比茶記或其他連鎖快餐,這個價錢平得近乎「開善堂」。

不過眾所周知,這類美式快餐食物是工業式大量生產,但求製作快和成本低,加入油膩汁醬或重口味調味料,要不就是直接煎炸方式處理,和「健康」二字難以沾上邊。例如人體每日所需卡路里一般在1,500至2,000千卡左右,9件麥樂雞的熱量已達486千卡,大約相當於兩碗半白飯,「抵到爛」背後的代價,就是健康。當然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經常都要外食的話,對健康怎會沒影響?

深水埗明哥近十年來在深水埗區以平價售賣飯盒給基層市民。(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本港家庭開支10年升46% 27%開支用於飲食 收入3.2萬以下無法儲錢

香港外食價格高企 只能靠明哥打救?

凡此種種,都在指向一個核心問題:為何香港人不可能以相宜的價格,在基本飽肚需要的同時也可以吃得好一點?例如深水埗「明哥」等善心人士,不時會向基層民眾派飯,不但為求令基層市民飽肚,也吃得豐富一點、有營養一點,但政府不能將這些責任「外判」給民間,自己卻不聞不問。

參考新加坡例子,當地半世紀前已經將小販合法化,近年更在政府主導之下將他們遷入小販中心劃一監管,確保食物質素、衞生水平和價格。政府多年來也致力優化小販中心,改善環境、通風系統等,變成一個個現代化的熟食中心,食品價格都有規管,維持在平民可負擔的水平。部分食店更變成自家品牌和旅遊景點。例如馳名的天天海南雞飯,座落於麥士威熟食中心,獲當地旅遊局評為三大雞飯名店之一,其香滑雞飯最平盛惠3.5坡幣(約20港元),指定要雞髀才4.2坡元(約25港元)。如果讓你選,你要吃一個麥記套餐,還是一碟世界馳名的海南雞飯?

過去18年,食環署三度被審計報告批評「管理街市不善」。(羅君豪攝)

延伸閱讀:小販政策倒退遜星洲 「還食於民」──港府不能迴避的民生議題

令市民食平D又食好D 政府並非無招

雖然不少公屋的「冬菇亭」已歸入領展旗下,在大幅加租下,食物價錢愈來愈不平民化,但政府仍然有條件讓市民「食平DD」,也「食好DD」。一方面,現時不少地區都有政府的熟食中心,食物價錢相對茶餐廳算是便宜一點,惟問題是熟食中心不是區區都有,而且食環署自身又管理不善,供電不足、消防安全改善工程進度緩慢等問題不絕於耳,衞生環境亦相當一般,空置率亦較高,白白浪費舖位資源。假如設法活化這些熟食中心,以至將閒置的市政街市改成平價熟食市場,交由社企經營,政府則在提供租金優惠的同時,亦限制其食物價格。

另一方面,政府未能對小販作劃一規管,自80年代起就停發小販牌照,卻沒有相應配套措施照顧平民熟食的需求,近年才在農曆新年等大時大節,試行平民墟市,政府固然要思考在各區設立墟市,或設立小販區,一如台北、首爾等,提供價廉物美的地道美食;此外,政府亦應重新思考美食車的定位,作為一種提供平民化美食,而非專做遊客生意的工具,問題只是政府有沒有這個決心撥亂反正而已。

相信特首林鄭月娥也有關顧基層市民的生活開支,因此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援交通費用,但食品開支問題的重要性不下於交通,政府若要做到急市民所急,這是一個公共政策層面不能迴避的問題。不然,日後食品隨通脹愈來愈貴,大家只能寄望麥當勞再化身「慈善機構」提供平價食物,這既是可笑,亦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