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死亡率高達七成 進食時遇一情況或為重大警號
資深演員徐少強近日因罹患食道癌不幸離世,雖然食道癌在香港並非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讓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晚期。而食道癌最明顯的症狀,是進食固體食物時,感覺食物卡在喉嚨甚或胸口不適,並伴隨嘔吐,但這一現象往往容易被忽視。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
食道癌是指食道內的細胞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癌細胞不正常增生,最終形成腫瘤。隨著腫瘤的擴大,病人會逐漸出現吞嚥困難,尤其進食固體食物時,感覺食物卡在食道中,並伴隨嘔吐,是食道癌典型的早期症狀之一。但症狀初期並不明顯,許多患者誤以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或喉嚨不適,拖延就診時間,導致病情惡化。
男士較易患食道癌
根據衞生署的統計,食道癌在香港癌症中的發病率相對較低。2017 年食道癌在所有癌症新症中佔 1.2%,排名第 19 位。而在 2021 年,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香港每年約有 400 宗食道癌新症,其中男女比例為 4.5:1,顯示男性患上食道癌的風險顯著高於女性。
至於為何男士比女士更易患食道癌,主要原因是與食煙和飲酒有關。吸煙是食道癌的主要成因,而男性吸煙比例較高,變相男士較女性更易罹患此病,煙霧中的致癌物質會刺激食道內壁,長期的損害容易導致癌變。另外,過量飲酒也是另一個重要風險因素,酒精可直接損傷食道黏膜,致癌物質更易侵入細胞,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手術須切除整條食道
在香港,食道癌主要發生在食道中段三分之一的位置,並且以鱗狀細胞癌最為普遍。而在外國,尤其是歐美國家,則多見於接近胃部的食道下三分之一,且腺癌病例較多。鱗狀細胞癌和腺癌的病理在顯微鏡下有所不同,但其擴散途徑和治療方式大致相同。
食道癌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早期患者通常會進行手術切除整條食道,並將胃拉至胸腔,取代原本的食道功能。這雖然是一個較大的手術,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消化功能,病人仍然可以進食,但需要避免進食過快或大口吞嚥,以免引起不適。
如果病情發展至中晚期,則需先進行電療和化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切除,提高手術的成功率。然而,由於不少食道癌患者同時有長期吸煙史,肺功能較差,這些患者的手術風險較高,術後康復時間也會更長。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第三、第四期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30%至40%,而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的患者,存活率則相對較高。
最有效的預防食道癌方法,當然是戒煙和減少飲酒。這兩項改變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患食道癌的風險,還能幫助減少其他與吸煙相關的疾病。此外,定期健康檢查也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關鍵,尤其是有吸煙或飲酒習慣的高風險人群,可以考慮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若出現吞嚥困難、進食固體食物時感覺卡喉,並伴隨嘔吐的情況,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診治。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