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上佈滿「刷極唔甩」污物 原來同一種細菌有關?
幼童一口潔白的牙齒突然佈滿難以清走的牙漬,令不少家長感到疑惑及困擾。此等牙漬的主要形成原因可能與一種「產色細菌」(Chromogenic Bacteria) 有關,由這種細菌引起的感染常見於長有乳齒的幼童口中,並且容易復發,家長及幼童宜小心注意。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牙科醫生黃凌旻
當有幼童因牙漬問題求診,牙醫會從牙漬的顏色著手,分析對方牙齒染色是涉及外在或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形成的牙漬大多與飲食及清潔習慣有關,「產色細菌」其實一直在我們的口腔中存在,會與食物中的鐵質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將牙齒染上「顏色」。因而出現的牙漬亦有典型的形狀,就是呈一點點,恍如黑色虛線一般,分布於牙肉邊緣的牙冠位置。
據臨床觀察,牙漬顏色呈黑色,可能與茶、朱古力飲品、朱古力餅等有關。如果牙漬呈啡色、黃色、綠色,大多是刷牙不夠乾淨而來。至於內在因素,大多是因服用藥物而形成牙漬,多數呈灰色及藍色。
不少帶同子女求診的家長反映,小朋友年紀輕輕,明明不曾有吸煙習慣,為何牙肉邊緣位置上佈滿「刷極牙都唔甩」的牙漬,乍看尤如有「煙屎牙」,影響外觀。曾有個案是家長以硬毛牙刷為子女大力刷牙,或以牙簽為子女「撩牙」去漬,結果以硬物誤傷他們的幼嫩的牙肉及牙齦,容易造成發炎,隨時潔牙變「傷牙」,弄巧反拙。
事實上,牙漬可以透過洗牙儀器及去漬膏等等,安全及精準地移除。由「產色細菌」產生的牙漬容易復發,每隔約半年左右帶同子女洗牙,同時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及護牙知識。
此外,當發現子女出現牙漬時,不少家長會誤以為是蛀牙,其實牙漬及蛀牙有所不同。牙漬大多不會對牙齒構成健康問題,而且多見於長有乳齒的幼童口中,造成的影響僅集中於患者的外觀及社交方面。有牙漬的牙齒表面平滑硬淨而沒有牙菌膜。相反蛀掉的牙齒會出現牙菌膜,表面粗糙不平,如不作理會更會損害牙齒健康。
翻看文獻更會覓得有趣發現,曾有研究指出牙漬與蛀牙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甚至發現若小朋友口腔存有很多「產色細菌」,蛀牙機會會比較低。下次有機會再談談更多牙齒及口腔細菌的知識。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