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極牙痛的三叉神經痛 如何區分?
今日是母親節,先祝各位媽媽母親節快樂,不如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較常見於年長女性的痛症-「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痛症,痛感十分強烈,猶如被刀割或電擊般疼痛,簡單動作如喝凍飲、說話都有機會觸動痛症發作。由於多發於兩頰位置,此病經常與牙痛混淆,既然兩者症狀相似,究竟如何區分呢?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偉基
三叉神經是人體的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線路般分佈於臉部及口腔,包括兩邊臉頰、下顎、牙齒或嘴部等位置。三叉神經痛顧名思義,是出現在這些三叉神經區域的痛症。痛楚通常發生在臉部其中一邊,小小的動作牽扯已可觸發痛症,例如刷牙、說話、咀嚼、洗臉、微笑、喝凍飲,甚至化妝都有機會發作。
三叉神經痛的症狀令人難以忍受,感覺猶如突然被火燒、電擊甚至刀割般劇痛,痛楚維持時間不一,嚴重的個案可以一日之中痛的時間佔大多數。根據外國文獻,每10萬人就有5.5人患有三叉神經痛,隨著年紀增長,發病率也較高,例如50歲以上;而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多一倍。
究竟為何三叉神經會突然疼痛呢?事實上觸發的成因不明,但有機會是三叉神經受壓引起,最常見是被附近血管壓迫,或者是中風、腫瘤壓到所致。三叉神經痛與牙痛症狀相似,因為三叉神經可能經過牙齒位置,當疼痛發作時就很像牙齒在痛。九成病人來求醫前,都已經去過牙醫診所檢查,找不到成因,才懷疑是三叉神經痛。
事實上三叉神經痛與牙痛還是有分別,牙痛可能是鈍痛或痺痛,但三叉神經痛是突如其來的劇痛,痛楚可能只有一下,但一日內會不定時或頻密發作。疼痛位置也未必只有牙齒,可能還牽扯附近的區域,例如面頰等。要留意的是,一般的止痛藥可以止到牙痛,但對三叉神經痛就未必有效。
診斷三叉神經痛,先要排除牙痛,再進行磁力共振排除是中風、腫瘤、血管擠壓或其他罕有的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一般來說,輕微的個案會先以藥物治療,紓緩疼痛。惟痛症有機會隨時間惡化,大部分止痛藥都無效,就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方法包括以微創方式,在耳後切開傷口,將壓迫神經的血管挪開,九成個案術後痛症消失。另有高頻熱凝療法,透過熱力及電流刺激相關神經的敏感度,從而降低疼痛,但減痛效果未必徹底,較適合未能開刀的病人採用。
三叉神經痛無辦法預防,但病發不宜拖延求醫,痛症除了影響情緒及生活,神經線有機會因長期受壓而損傷,增加治療難度。因此,當臉部其中一邊長期有劇痛,又排除是牙痛影響,最好立即求醫。最後,藉著母親節,希望大家都多關心年長家人的健康,陪伴家人共同面對健康的難題及挑戰。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