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現雜音切勿忽視 或涉結構性心臟問題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大眾認知的心跳聲是有規律的「砰砰」聲,但有些時候我們的心臟會發出除此以外的雜亂聲音,是為「心雜音」。心雜音分為功能性及病理性,當中,病理性心雜音是揭示結構性心臟問題的警號。當心臟出現結構性問題,血液便會異常地流動,形成「湍流」,從而產生雜音。一般人普遍難以發覺心跳雜音,多數依靠醫生於聽診器下才能辨別。心雜音無論是在新生兒、幼童、成人及長者身上都有機會出現。當發現心跳聲有異樣,切勿忽視,宜適時求醫及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心臟超聲波或磁力共振等等。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心臟專科醫生李家輝醫生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心臟專科醫生李家輝醫生

當醫生為病人診症時,會以聽診器檢查其心跳。所謂「心雜音」,是指正常規律心跳聲以外的雜亂聲音。當發現病人心跳聲出現雜音,醫生會觀察雜音的強弱、頻率、長短、出現的時間及位置等,視乎情況安排進一步檢查,判斷心雜音情況屬於功能性或是病理性。

兩者有何分別?功能性心雜音聲音較細,大多於心臟收縮期間發生。在當病人坐直或企直身子時,心雜音大多就會消失。這種雜音對健康並無大礙,出現原因與心臟血液流動速度有關。例如當病人發燒或貧血時,心臟會加快泵血,為身體應付當前病況,心跳因而自然加快,血液在心臟快速流動而造成聲響。

心雜音分為功能性及病理性,當中,病理性心雜音是揭示結構性心臟問題的警號。當心臟出現結構性問題,血液便會異常地流動,形成「湍流」,從而產生雜音。(資料圖片)

功能性心雜音在新生兒及孩童身上頗為常見,因為小朋友的心臟體積較細,血液在細小的心臟內快速流動,聲音較為明顯。一般來說,功能性雜音會隨年幼患者成長、心臟體積變大後自然消失。

至於病理性心雜音,就被視為揭示結構性心臟問題的警號。當結構性心臟問題若持續惡化,有機會帶來致命風險,不宜忽視。病理性心雜音在聽診器下聽起來明顯較為大聲,醫生發現後會迅速安排病人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那個部份可能出現問題。

在幼童方面,心漏症是常見的結構性心臟問題之一,亦是最常引致病理性心雜音的原因。在此為大家補充多一些資料,心漏症屬於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會出現心雜音、氣喘、發育遲緩等病徵。心漏症大致分為「心房中膈缺損」及「心室中膈缺損」。兩者分別在心房及心室的中膈出現破洞,令左心房/左心室的血液異常地流向右心房/右心室,有機會帶來肺部併發症之餘,亦可能引致心臟衰竭等致命情況。小型缺損有可能於患者出生後數年自然閉合及痊愈,大型缺損則需要進行微創心導管手術或開胸手術,修補破洞。

成人方面,最常引致病理性心雜音則是心瓣疾病,包括心瓣收窄、心瓣倒流及心瓣感染等等。另外亦有心肌疾病會導致心雜音,例如心肌肥厚症。(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至於在成人方面,最常引致病理性心雜音則是心瓣疾病,包括心瓣收窄、心瓣倒流及心瓣感染等等。另外亦有心肌疾病會導致心雜音,例如心肌肥厚症。曾有病例是一名中年男病人因低燒不退、腳腫、體重下降及胃口不佳而前來求醫。當以聽診器一聽就發現對方心臟雜音「好大聲」,之後安排心臟超聲波檢查後,成功發現其心瓣備受細菌感染,出現心瓣倒流。理解到其心臟泵血功能受到影響,造成腳腫積水,於是處方靜脈抗生素,但因未能擊退全部細菌,需進行更換心瓣手術。此病人最終術後痊愈,避過致命風險,只需定期覆診觀察便可。

以上可見當心臟出現雜音,後果可大可小,一般情況下病人更難以自行判斷心雜音的成因及類別,故一旦對心跳聲異常的情況抱有懷疑,建議可盡早求醫及檢查,保護心臟健康。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