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火車作隔離病房 印度「土法」抗疫設施捱過新冠疫情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新冠疫症近日在不少地區似乎開始有「死灰復燃」跡象,如早前舉辦奧運會的法國巴黎,不少參賽選手確診,令人擔心疫情會再次升溫。本港雖然疫情早已緩和,但不少呼吸道疾病似乎仍有相當傳播力,病菌仍然活躍。筆者早前於印度與當地業界論及過去的新冠疫情,原來疫情高峰期時當地曾以不少「土法」方式去抗疫,情況較香港嚴峻更多,慶幸終從抗疫戰中撐過來。筆者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市民更應裝備好自己以防傳播病捲土重來,所謂「唔怕一萬,至怕萬一」,應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減低染病機會。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印度利用火車車廂去改裝成隔離設施,有部分車廂被改裝成廁所及淋浴間 (網上截圖)。

早前有政府專家顧問成員在電台節目透露,巴黎上月底錄得4.5萬宗新冠確診個案,遠超香港處於的西太平洋地區10倍。即使本港疫情防控情況良好,但新冠病毒活躍程度在過去數周持續上升,情況不容忽視,特別是院舍傳播增多,情況尤其亦令人關注。

筆者想起早前遠赴印度參與國際工程會議時,曾與當地建築及醫療工程業界談起新冠爆發初期的情況,此抗疫經歷對他們來說仍猶有餘悸。當地工程界透露,印度全國在2020年疫情爆發不久,已開始封城多個星期,其後擴大至多月抗疫,但由於當地人口數目太龐大,以致物資和藥物、甚至醫用樽裝氧氣均長時間短缺,隔離設施亦無法應付需求。

筆者回想在極短時間內將「亞洲博覽館」一號館改建成有五百張病床的社區治療中心,實在久久未能忘懷與同事們並肩抗疫的難忘時刻。

當地政府為應付所需,藉全國封城、下令部分公共交通及鐵路停止運作之際,想出利用火車車廂去改裝成隔離設施,以紓緩嚴重供不應求的病床壓力。據知當地政府於疫情初期改裝了5,000節老舊火車,建成至少8萬張隔離病床,其中部分車廂更被改裝成廁所及淋浴間。雖然有意見認為火車車廂的防感染能力有限,但在當地資源緊絀下,此方法已算是因地制宜的病人隔離「良策」。

不過,當地所推行的封城措施助力有限,亦估計因難以嚴格執行所有限制,據當地業界透露,當年2020年疫情初段由3月底至4月中封城期間,短短大半個月內確診個案仍由不足一千宗大幅增至多達一萬宗,反映所推行的措施難以有效阻截病毒全面散播。當地業界承認,印度當時全國醫院內的隔離病床數量,根本不足以應付13億龐大人口,特別其擠逼、多達數百萬人居住的貧民區,災情格外嚴重,死亡數字無法估量,令人惋惜,亦為當地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與世界不少地區一般,印度部分大城市在疫症期間醫院保護衣物嚴重不足,有指醫護人員需將雨衣當成防護衣物之用,甚至部分地區連保護眼罩等物資亦欠奉。筆者與當地業內人士說起昔日抗疫時刻,身同感受,仍不禁捏一把汗。

如今回想,本港爆疫初期筆者授命在短時間內想出可行的防感染通風設計方案,並在現有公立醫院內改裝出香港獨有的「二線隔離病房」。當年為應對疫情迅速來襲,更要在七天內硏究如何將「亞洲博覽館」一號館改建成有五百張病床的社區治療中心,作病人隔離治療之用,其後更需在二號館進行改裝等,此緊急情況至今仍歷歷在目,現今偶爾午夜夢迴,回想當時隔離病房趕工時面對的難處及所承受的壓力仍緊張得心手冒汗。慶幸疫情已過,總算可鬆一口氣,卻未忘懷各界人士及同事們並肩抗疫的難忘時刻。

早前正值奧運賽事熱播,想起香港運動員爭勝的「香港精神」,信必也許與當年香港社會各界共同抗疫的決心及成果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畢竟不少人在是次疫症中失去所愛,故這場港人奮勇打下的「抗疫戰」亦不必計較是「打勝仗」與否。而近日政府宣佈拆卸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設施時,筆者倒甚有感觸,因當時該建築工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隔離病房,筆者因曾早於2020年2月已創出使用組裝合成設計高規格隔離病房,並在同年5月建成原型,義務提供給亞博館社區治療中心使用,所以給予了不少意見,亦與承建商分享這種隔離通風設計的理念及心得,故少不免感唏噓。

現時各地須已進入「後疫情」時代,但潛藏的病毒仍揮之不去,時有出現,引發感染。筆者認為今天市民在防疫上不應完全掉以輕心,而應該繼續接種疫苗或加強劑。若遇上人多擠逼的環境,如進出機場或搭乘公共交通運輸等,應盡量戴上口罩減少被感染風險,尤其在外遊帶同小童期間更要謹慎,切忌因一時鬆懈令傳染病有機可乘再次乘虛而入,影響一家大小的健康。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