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冷劑等物質加劇全球暖化 分階段更換料減少影響醫院服務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熱浪來襲令乾旱天氣持續,加上大暴雨仍頻,極端天氣成都市常態,為城市人帶來不便,甚至帶來水災及風災等事故。氣候暖化速度往往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早年有科學家發現傳統「雪種」,即製冷劑或滅火劑化合物內的物質釋出時會破壞臭氧層,故國際間已有協定禁用該物質,近年卻發現當時引入新的替代雪種及滅火劑卻含另一化合物,會加劇全球暖化,故各地必須開始尋找新替代,本港作為一個現代化城市亦難免受到影響,故未來公私營機構,包括醫院等建築物在製冷及滅火系統上將需投放更多資源、在時限內完成設施更新,料會是一大挑戰。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國家及香港就應對《基加利修正案》已提出相應的 HFC 削減時間表。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上空10至50公里的大氣平流層中,早於70年代科學家開始偵測得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急劇轉薄,至80年代時該處臭氧層更被發現消失了一半,令人類非常擔憂。因為臭氧層為地球上方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吸收來自太陽的破壞性紫外線輻射。 若臭氧層消耗殆盡,地球上就不可能再有生命。其後經研究得悉此情況是由會消耗或所謂損壞臭氧層的化學物所造成,這些人造化合物主要為氟氯化碳(CFCs)及氟氯烴(HCFCs)等,常見於俗稱「雪種」的製冷劑或滅火劑等物質中。

有政府大樓已帶頭使用低GWP的製冷機雪種。

國際社會為挽救地球的臭氧層,於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名為《關於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當中列明各國需按規定的時間表逐步取締破壞消耗臭氧層物質。因此,香港近90年代亦訂立了《保護臭氧層條例》,透過註冊及許可證制度規管此類雪種的進出口,使其逐步被淘汰,當年不少耗冷量高的建築物,包括大型醫院等均採取措施取締這些傳統雪種及滅火劑。

物色最佳的製冷劑等替代物品需考慮其製冷效能、會否浪費太多電力或能源、化合物會否易燃及是否含毒性等。(機電工程署圖片)

不過,近年科學家再發現當時所引入、即現時較常使用含有氫氟碳化物(HFC)的製冷劑中,雖不會破壞臭氧層,卻有高「全球升溫潛能值」或簡稱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的特性。全球升溫潛能值 「GWP」是衡量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影響的一種方式,是將特定氣體和相同質量二氧化碳比較之下,計算造成全球暖化的相對能力,GWP值越高,對全球暖化的影響越大。當化合物出現洩漏或被排放到大氣環境時,就會有機會加劇全球暖化。據估計,如果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到本世紀末,全球將面臨嚴重的氣候災害風險,比如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崩潰、糧食安全受威脅等。

因此,各國在2016年時提出《基加利修正案》,加大控制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排放量,也進一步加強減排力度。各國協議於2019年起分階段落實減少使用HFC。香港亦因為國家簽署了相關協議而跟隨該規定,需再一次逐步取締現時較常用含高GWP的製冷劑及滅火劑等。

本港提出管制 HFC 有多個主要策略。

事實上港府早前已將現有相關的法例修定進行公眾諮詢,預計會將在立法會討論,為遵循國際協定做好準備。不過,要物色最佳的替代物品亦要有一定思量,需考慮其製冷效能、會否浪費太多電力或能源、化合物會否易燃及是否含毒性等。市面已有一種含有氫氟烯烴(HFO)物質的可取代HFC用於製冷劑中,替代品的製冷效能與後者相若,而物質即使釋出亦不會加劇全球暖化,不過有機會較以往的雪種易燃,故在使用時需較為留意。

為了跟上對全球環境保護大趨勢,本港工程界亦正積極為新規管措施出台做好準備,而冷氣佔整體耗電量達一半的大型醫院,估計未來亦難免會進行大規模的更換製冷機組工程。因為現有一般製冷機組的運作並不能兼容新的替代雪種化合物,但相信當局會盡量減低工程對服務的影響,包括分階段進行機組更換。據知政府當局建議業界有序地減少使用含HFC等製冷劑,例如由2024年到2029年達至減少使用40%,繼而漸進到十多年後即2036 年時減少使用85%(全部是以2019 年度內各自機構內的使用量為基準),並選擇在冬天冷氣需求低時進行更換工程,冀能將工程對患者及醫院使用者等帶來的不便減至最少。

港府去年已進行管制及削減 HFC 的公眾諮詢。

筆者相信若要構建一個整體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需要有關當局、企業及各機構和公眾的共同努力及付出,以更加前瞻和負責任的態度共謀發展,為後來者鋪設更美好世界。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