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應加強改善通風 若有資助或能鼓勵企業作長遠投資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各地新冠疫情似乎已逐漸緩和,不過其他呼吸道疾病,例如季節性流感等,感染個案似乎有持續上升的跡象,對民眾健康及公共衛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做好各類疫情隨時來犯的準備,包括提醒市民適時注射疫苗的重要性、加強兩岸三地的傳播病防範演練等,各類公共場所,包括食肆及商場的通風配套設施經新冠疫情後亦有待改善,防患於未然。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源栢樑

筆者透過出席國際工程業界會議可獲得工程通風防疫的第一手資料。

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於今年5月底至6月初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大會主題正正是「一切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而面對本港流感高峰期持續,政府早前亦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到要應對重大傳染病大流行,當局以減低人類受感染的風險為本作準備,包括定期進行公共衞生演練及提供感染控制訓練等。恰巧亦與世衛大會的主題互相呼應,反映各地政府即使在後疫情時代,亦未敢輕看傳染病重來的風險。

事實上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各地區都有提出非醫療性預防感染的室內通風相關國際標準和指南,或提出提升現有通風標準。在2023年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 (ASHRAE) 更新了提供通風、過濾和空氣清潔建議,以減少商業、機構和住宅建築中的病毒傳播,包括關於最低室外空氣通風率、空氣過濾和空氣清潔技術的指導。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建築物通風指南也在2023年作出改善通風和空氣過濾的建議,以減少各種建築型別中新冠病毒和未來呼吸道疾病的傳播。

改善食肆的通風已知是公共防疫的重要一環。

歐洲標準的EN 16798-3:2017 亦規定了建築物的通風要求,以提供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以防止傳染病透過空氣傳播,當中涵蓋通風系統的設計、操作和維護。近期而同屬歐洲的 CEN/TS 17676:2022 技術規範,也提供室內空氣品質、通風和空氣過濾指南,以減少非醫療保健環境中呼吸道感染的空氣傳播。國際的 ISO 21416:2022 規定了暖通冷氣機系統的操作和維護要求和建議,以緩解傳染病在建築物中的傳播,當中涵蓋通風率、空氣過濾、空氣消毒和監測。這些標準和指南的關鍵主旨是增加室外空氣通風,改善空氣過濾,利用空氣清潔技術,以及加強暖通冷氣機系統的監控和維護,以最佳化室內空氣品質和感染控制。

其實政府對應對傳播病大流行亦作出了不少防範措施,除了本地的跨區或跨部門演練,亦包括聯同大灣區等的兩岸三地演練,甚至過去亦曾與世衛組織進行演習,反映出大家對防範疫症重來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當局亦繼續加強向市民宣傳接種各類疫苗或加強劑的重要性,筆者認為,除了此類較直接的防疫措施,公眾場所內的感染控制亦不容忽視,包括改善通風或抽氣等措施。

筆者認為,在疫情過後,不少人逐漸忘卻通風對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包括不少發展商或業主代表等,對改善通風有助減少傳播病傳播機會的說法存疑,亦是通風問題被忽視的主因。即使世衛由在疫情初期時指新冠病毒主要經飛沫傳播,而後來已改稱有限度的空氣傳播,反映通風不良的環境或增加傳播病毒的機會。

筆者明白到在新冠疫情時,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加強設施的通風防疫措施,有一定難度,故要提倡需居安思危,提早改善公共空間的通風。

另外,改善通風系統的成本也不低,加上維修保養費用,變相加大整體經營成本,對小企業或小型餐廳來說是經營障礙,在現時經濟情況下更百上加斤,故改善通風更不是他們需優先處理的問題;而此類措施加裝後不易察覺其好處,亦令業主或餐廳東主欠缺積極處理的動力。即使有業主或東主願意處理,通風系統的複雜性亦可能涉及不少工程成本,亦未必容易以較低洗費覓得相關專業人士處理。

筆者不時向公眾簡介如何以設施去改善通風,加強社區的防疫能力。

筆者認為,現時傳播病傳播情況亦算受控,在下一波疫情爆發前大家應居安思危,做好準備,尤其在公共地方通風情況方面更需大力改善。除了提高整體通風標準或設立指標外,政府亦可帶頭推行,甚至考慮透過某種基金或資助等措施去鼓勵業界提高通風標準,就算在經濟增長放慢情況下,期望可讓業界更有意欲推行相關投資,對長遠打造一個健康社會亦大有裨益。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是香港工程師學會前任會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