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兩年|口罩廠裁員減產轉研發產品 履行承諾「絕對冇割禾青」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期間,香港口罩廠如雨後春筍相繼冒起,不過隨着長達逾900日的口罩令在去年3月1日取消,大批出售品罩的店舖倒閉,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總會估計有90%口罩廠結業。「Savewo救世」為本地其中一間成功捱過轉變期的口罩廠,負責人當時便「壯士斷臂」,撤銷大部份生產線及裁減員工,同時將資源撥至產品研發,憑着「香港唔係做下欄嘢」的豪言壯志,終脫離最艱難的時期。

隨着研發的產品陸推出市面,包括智能電動輪椅、便攜式氧氣機、隱形薄膜防水膠布等,陸續收到本地及海外的訂單。負責人樂觀估計,只需3年便可恢復至高峰期的水平,又強調仍在履行兩年前接受訪問時的承諾。「我哋真係履行緊承諾,因為真金白銀投資返喺香港,做研發做生產,絕對係冇割禾青。」

求變是改革動力。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示香港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發展新天地」,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最新也談到香港要準確把握「六變」,「浴火重生,迎來各項事業前所未有發展變化。」新一屆政府上任兩年來積極尋找求變之道,同時,求變術早在民間每個角落動起來。《香港01》「求變在民間」系列將一個個民間自強求變故事帶給讀者,見證以靈活多變見稱的香港人如何再次展現民間求變精神。

《求變在民間》系列之九

Savewo救世行政總裁丁圳(左)、廠長黃越洋(右)轉研發新產品,如便攜式氧氣機和智能電動輪椅。(梁鵬威攝)

《香港01》《求變在民間》系列:

口罩令取消 員工縮減一半 生產線關四分三

「Savewo救世」在疫情初期成立,2022年踏入高峰時,廠房曾佔地13萬平方呎,員工數量逾300人,逾30條生產線日產約20萬片口罩,營業額高達3.6億元。不過自去年本港逐步復常後,口罩需求斷崖式下降,代理商不再入貨,救世只能「壯士斷臂」,撤銷大部份生產線及裁減員工,同時將資源及人手撥至研發醫療產品。

經歷一年半的奮鬥後,雖然救世的員工數量僅餘130人,即大幅縮減約57%,口罩生產線亦餘下7至8條,即減少四分三。救世沒有倒閉,反而已脫離最艱難階段,開始踏進收成期。

▼2023年2月28日口罩令最後一日▼

+10

口罩需求漸趨平穩 生產量谷底反彈 擬重聘60人

雖然與疫情期間相差甚遠,但現時救世每月仍製造300萬至400萬片口罩,並在全港各區開設約10間門市。廠長黃越洋透露,由於部份港人乘坐交通工具或是北上玩樂時,會選擇佩戴口罩,方可大致維持需求;加上偶爾能接到外地訂單,因此最近口罩的生產量反而「谷底反彈」,下月更有望重聘60人。

同時救世去年初研發的醫療產品,已陸續推出市面,其中去年底發售的電動輪椅便大獲好評。行政總裁丁圳透露,由於父親不良於行多年,體重攀升至90公斤,惟市面沒有輕便的輪椅產品,於是他決心研發新產品,讓長者在疫情後可陪伴家人外遊,符合公司「救世」的初衷。

丁圳說︰「咁我又唔需要搬我老豆搬餐懵,我又唔需要搬個輪椅搬餐懵喇,因為實在搬唔到30幾公斤嘅輪椅。所以冇辦法喇,我要解決自己嘅問題。」

研發碳纖維電動輪椅可承重150公斤 沙特客戶訂逾200輛

最終救世研發出3款智能電動輪椅,當中旗艦型號由碳纖維製造,可快速摺疊,連同電池重量只有19公斤,卻可承重150公斤。他們透露,該產品除了面向本地老人院外,亦主攻出口市場,近半年已在內地、杜拜、德國及巴西等國家,參加不同的醫療健康展覽,甚至有沙特阿拉伯的客戶一口氣採購逾200輛。

我哋目標係香港唔係做下欄嘢,我哋要做嘅話,要價值要生存,我哋一定要做最好嘅嘢。變相我哋做輪椅嘅時候,都秉承我哋嘅概念,要做最好嘅輪椅。
Savewo救世行政總裁丁圳

聯同馬來西亞公司研發醫療產品求出路

此外,救世亦陸續研發出便攜式氧氣機、隱形薄膜防水膠布、女性避孕套等醫療產品,讓病人獲得更舒適或便利的體驗。該批產品部份已推出市面,部份則正等待認證審批,例如膠布將會在7月起,正式在本地連鎖藥房發售。

黃越洋更特別提到,他們早前運用上述膠布的技術,與馬來西亞創科公司共同研發出「男人救星」導尿管,由於以防水透氣的物料製造,讓卧病在床或尿失禁的男病人,毋須再在尿道口插入數十厘米長的導尿管,節省時間之餘,亦能大幅減輕病人的痛楚。

黃越洋透露,該款導尿管於今年初已通過專利註冊,獲得部份香港醫院採用,並陸續取得外國的訂單。丁圳補充說,由於面對消毒的難題,目前該產品只能在馬來西亞生產,無法在香港製造。

黃越洋(左)及丁圳(右)表示,由於香港政策限制,只能將製作完成的產品,運至內地消毒,再運回本港出售。(梁鵬威攝)
+1

堅持本地製造但遇消毒困難 無奈運往內地處理

丁圳進一步解釋,只得兩種消毒方法符合國際標準(ISO),包括環氧乙烷(EtO)消毒及輻射消毒,惟前者屬於有毒的致癌物質,不論製造、儲存及運輸,均需要取得政府的批准,涉及環保署及海關等部門,申請程序亦困難重重,縱使滿足當局各項規定,但仍未能取得相關牌照。

至於後者則需要過千萬元投資,若外判至本地放射性實驗室消毒,「收費貴到嚇死你」,因此屬於不可行的方案。最終救世只能採用迂迴曲折的方法,先將製作完成的產品,運至內地消毒,再運回本港出售。

「其實我哋好想喺香港做,就算成本貴啲,我哋都寧願喺香港做。只係我哋用咗成年都搵唔到方法點樣消毒,做就做到呀,消唔到毒,但我哋喺內地就好簡單,撳個掣就得喇。送過去,兩日返嚟已經消完毒。」

「Savewo救世」的員工數量目前僅餘130人,相比高峰期大幅縮減逾五成。(梁鵬威攝)

履行兩年前承諾 每年投入逾2000萬作研發

記者於兩年前訪問救世時,二人便承諾「不會賺夠就割禾青」。如今回望過去4年的發展,他們透露,救世每年仍堅持在香港投入逾2,000萬元的研發費用,「我哋真係履行緊承諾,因為真金白銀投資返喺香港,做研發做生產,絕對係冇割禾青。」

不過堅持香港研發製造確實不容易,黃越洋表示,或因香港生活壓力沉重,過去兩年受移民潮影響,即使不斷重新培育新人,以及加薪挽留舊員工,但科研人才仍然持續流失。丁圳更打趣形容為「梗直一條龍服務輸送人才」。

+1

目標三年內生意額重返高峰 研內地東南亞設廠

隨著今年重拾軌道,黃越洋定下目標,期望每年的生意額可維持30%增長,在3年內重返高峰。但他透露,由於受礙於外國優先本地製造的政策,加上香港人才流失及製造的困難,未來只能改變方向,計劃在內地及馬來西亞等地設廠。

新一屆政府班底已上任兩年,他們呼籲政府仿傚外國,採取本地製造優先的政策,否則口講支持香港製造,只會徒勞無功。「我哋頭先講做緊啲醫療耗材,連最基本嘅生產都做唔到,消毒都做唔到,咁我點樣做啫?做唔到唯有揀第二啲地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