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才是香港根本的核心價值|李浩然

撰文:李浩然
出版:更新:

「守法亅被定為香港學校課程中的其中一個首要價值觀。既有回應社會心態的特定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其背後代表着的法治精神和原則。其實自回歸以來,香港社會久不久便會就着什麽是核心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

核心價值之爭論

2004年6月初,香港一群公眾人士提出香港核心價值的宣言。他們認為「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和恪守專業」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優良傳統與價值,為了香港的持續發展而必須維護,同時也可避免香港變成一座「失去靈魂」的現代化大都會。誠然,這些價值的概念,明顯是以西方民主社會的價值作為仿傚的藍本,沒有考慮到香港的獨特元素,理論上放諸任何西方社會也皆適用。可是,回歸初期的香港社會,冒起着一股對西方民主思潮趨之若鶩的風氣,因此確實引起不少迴響與共鳴。

同時,這些西方產物被包裝成香港核心價值而宣揚,在當時的社會上也曾激發起不少爭議。尤其是對當中明顯忽略了早期香港市民勤奮刻苦耐勞精神的重要性,並沒有聚焦為何香港能從小小的漁港躍升為一座世界級城市的原因。這些理念的背後其實是對個人自由的崇尚和保障,卻沒有平衡公民需要對社會付出的責任和承擔,比較一面倒地向個人主義傾斜。有見及此,社會上又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以「獅子山精神」的「努力、勤奮、自強不息、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反映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路走來、點滴凝聚的核心價值。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竟什麼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可說莫衷一是。然而,如果以一撮政治人物的理念,提升為所謂核心價值,其害處不亞於流於空泛的政治口號,迷惑人心。美其名聚焦香港成功的根本原因和核心價值,實際上卻成爲了達到某種政治利益的工具,以偷天換日的概念,混淆公眾視聽,為將來爭取他們心目中的政治目的而搭橋鋪路。

社會上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以「獅子山精神」:「努力、勤奮、自強不息、刻苦耐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反映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路走來、點滴凝聚的核心價值。(楊宇翹攝)

法治才是香港根本的核心價值

其實法治本身的內涵就帶有人權、公義和專業;而和平仁愛、誠信和包容,在中華文化傳統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因此,該宣言中所包含的所有內容,其實可以被歸納為「民主、法治和文化承傳」三方面。毋庸置疑,「獅子山精神」已經廣泛被接納為香港傳奇崛起背後的核心因素,所以有別於西方社會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理應被認定為香港核心價值的一部份。而法治一環就更不用多加贅述,香港的治安和司法制度在亞太地區一直享負盛名,這也是香港贏得外國投資者信任、在本地發展工商業的一個重要基石。

至於民主,從現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前英國最高法院法官岑耀信不久前於《泰晤士報》撰寫的文章,可以提供既客觀而又發人深省的看法。在文章中,他促請英國政府不要破壞香港的司法獨立,並批評某些政客想以阻礙派遣英國法官到香港擔任終審法院海外法官而向中國政府施加政治壓力,是對民主與法治的誤解。於文中,他亦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在殖民管治下從來就沒有民主,僅僅在回歸前兩年才引入部份民主制度;雖然所通過的法律並非民主的產物,但執行的法院卻能獨立不受影響地審理案件,而這個司法獨立的特質在回歸後一直被尊重,並沒有受到侵蝕。從邏輯上說,如果真像岑耀信法官所講香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西方民主,這又怎能說成是香港由來已久的核心價值?

從數據上看,有民主的地方不一定有法治,反之亦然。(路透社)

再從數據上看,有民主的地方不一定有法治,反之亦然。可是民主並不是靈丹妙藥,並不能保證社會的繁榮昌盛;然而,法治卻能帶來生活保障、社會安定,由此財富便能累積,經濟才可以穩定發展。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印度這幾個亞洲國家的民主和法治指數就能清楚看出這個道理。新加坡和香港兩地的民主排名不算很高,但是同樣擁有良好的司法體制,他們在全球的繁榮排名也同居前列。反之印度和菲律賓雖然民主的排名比香港和新加坡稍高,但是他們的法治水平卻大幅落後,而繁榮排名跟香港和新加坡亦同樣有天壤之別。

香港的經濟從上世紀80、90年代騰飛,主要靠的是優良的法治制度,還有依賴的就是香港人刻苦耐勞、自強不息和靈活變通的拼搏精神,而非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中國人傳統價值所推崇的是包容、尊重和奉獻,這也跟西方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大相徑庭。但是無論如何,向民主方向邁進是世界的大潮流,不能恐懼,也不可抗拒。這也是引發現今東、西方價值觀衝突的無硝戰場的原因。社會要認清香港的根本核心價值就是法治,無論如何也不能本末倒置。

民主本身是好東西。可是如果對民主沒有深入的認識,只是盲目追尋所謂西方式的民主口號而破壞香港的優良法治傳統,任何提倡以違法手段達到所謂的公義,都必是邪風歪理,荼毒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浪漫化違法和破壞法治的掩眼法。這正是守法為什麼十分重要!

李浩然
香港特區政府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