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經貿推廣見成果 東盟顯區域野心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若在50年前跟任何人說,東盟(ASEAN)將會是世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經濟區,這定必會引得哄堂大笑,但現在這個跨國體系已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東盟成立以來,一直以發展成員國的經濟為目標之一,希望終有一日完成脫殖過程,獨立於外部勢力,而今日他們顯然朝着正確方向發展,不時以一個整體與世上各國周旋。東盟亦在發展過程中展示了相當大的靈活性,更將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大型區域貿易協定,推進及推廣其優勢。

東盟多國傳統上都重視海上貿易。圖為馬來西亞馬六甲市。(Getty Images)

東盟國家的前身大多為殖民地,就算未被殖民也離不開列強的影響。十國能吸引眾多西方國家爭奪拉攏,與境內天然資源及北通東亞、西通印度的地利有關。在20世紀前,英、荷、法、美的商人把多樣化、眼花繚亂的商品賣到世界各地,而馬六甲一帶本身就有重商文化,並得到好好利用,使區內成為世上最發達的航道之一。

殖民統治為當地經濟結構帶來的變化,未能成功過渡至20世紀下半葉。東盟十國在獨立時,都是發展程度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外界一直看低東南亞的前景,更有指他們在冷戰格局下獨立,必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區域性戰爭,但東盟各國最終走出生天,經濟逐步發展起來。

將十個成員國的GDP加起來,東盟就會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英國市場信息諮詢機構IHS馬基特(IHS Markit)更預測,東盟在2050年將會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東盟是近年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千禧年過後曾達到7%,近十年的GDP增長率則長期維持於5%左右,僅次於中國和印度。IMF預測,區內經濟增長在未來數年會持同樣趨勢,發展勢頭非常穩健。

另外,東盟作為一個組織,其組成的市場亦如其出口產品般相當多樣化,令整個經濟結構相對健康。新加坡是東盟的發展龍頭,其GDP比同為東盟國家的老撾高逾30倍,它現今與其他國際都會一樣,都是靠各種高端服務業為主要出口,提供了東盟發展所需的技術支援。

盟內不少發展中國家近年製造業發展強勁,其中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的GDP增長率更超越東盟平均水平,老撾去年便錄得7%增長。它們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與東亞各國家和地區以往的發展模式類似,唯一隱憂就是聯盟內貿易所佔的百分比,多年來都只維持於25%水平,未能有效增加區內經濟互動。

東盟秘書長黎良明(左)與菲律賓外長卡耶塔諾(Alan Peter Cayetano)為一幅描述東盟成立一刻的畫作揭幕。(視覺中國)

   政治保多樣性 經濟發展增籌碼

東盟成員國間每年舉行過千個會議,合作範圍當然不限於經濟,各個影響民生的範疇都有涉獵。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可看出,東盟各國的表現,在這數十年間得到明顯改進,緬甸、老撾、柬埔寨由「低」升級至「中」、越南、印尼及菲律賓則快要進入高度發展的層級;泰國則完成由「中」發展至「高」的過程。馬來西亞、汶萊及新加坡的發展指數,近20多年則一直維持於「高」及「極高」水平,可見整個區域雖然發展程度不一,但近20至30年來的發展趨勢都是穩步上揚,人民的生活亦愈來愈好。

從現在的經濟及發展狀況來看,東盟現時還是如以往一樣充滿多樣性,但比起往日的東盟就有着更多籌碼,能探索自己在國際社會的空間。東盟與同為區域組織的歐盟不一樣,後者以發展成一個「歐洲聯邦」為目標,前者在政治上組織較為鬆散,亦沒有如歐盟一樣依從及發展一套完整的政治理念,非常切合東盟多樣性的特質。但在經濟合作上,東盟與歐盟一樣常以一個整體出擊,與各國達成不同的經濟合作協議,達至區域共榮,亦促進東盟強調合作及尋找共識的精神。

RCEP所包含的地區及國家,佔全球近半人口。(網上圖片)

   推進區域主義 拓亞太版圖

東盟這種能力,對推動亞太地區的經貿合作來說相當重要。RCEP貿易談判委員會主席、前印尼貿易部長伊曼(Iman Pambagyo)在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訪問時點出,中日、中印、日韓、日紐在RCEP談判前並從未有過雙邊貿易協議談判,而中日韓及印紐間的貿易談判則還未完成。

換言之東盟在 RCEP談判的挑戰,除了要整合東盟與各國「自由貿易協議」外,還要解決多國之間從未嘗試過解決的貿易問題,將會使談判及建立互信的過程變得艱難,很可能會令RCEP未能如期在今年底達成協議。

不過,就東盟的角色而言,無論RCEP何時落實,她將不同經濟盟友的關係拉得更近,亦結下更複雜的網絡,這從RCEP的「建造」過程可反映。

中國當初希望加速推動RCEP,讓各參與國接受一個「低品質」的協議,內容大多只是將東盟與其他六國的關稅降低,但日本及澳洲卻反對中國的提議,主張要將服務業及投資包括在內,並稱之為「高品質」的協議,但是兩批國家同樣希望RCEP打造一個能改造國際貿易,加強區域融合的協議。

RCEP的發展還體現了東盟在區域主義上的推進,將自己的經濟版圖由東南亞嵌入亞太地區。RCEP本來就是倡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一部分,後者將連結亞太經貿合作組織(APEC)內各經濟體及自貿區,而RCEP是統一不同自貿區的實驗之一,東盟則借此實現自己在經濟上的影響力。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左)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握手。(Getty Images)

   大國夾縫間遊走 穩固政經影響力

在RCEP的談判中,東盟顯然已有能力與周邊各經濟強國周旋,而東盟國家的考量亦成為中日等國爭奪RCEP話語權所拉攏的對象。像越南等發展中國家,自然傾向接受中國的「低品質」方案,因為他們以製造業為主,降低關稅對他們來說幾乎是全部。新加坡等較發達的國家則需要日本及澳洲的方案來拓展商機。

但從東盟內部的分歧來看,其實RCEP無論向哪一個方向走,東盟最終都會得益,因為它的多樣性讓它適應各種情况,在多個大國的夾縫中來去自如,同時亦能透過不同協議及和各國交手的機會,進一步加強東盟的政經重要性及影響力。

東盟50年來在發展方面有着長足進步,人民生活亦隨着經濟迅速發展而改善,初步達至自立於世,保住脫殖獨立的成果,在這數十年間,盟內亦甚少出現大規模戰爭,更證明他們的模式有助和平發展。而東盟穩步推進的路程,由發展程度低下,到經濟融合漸見雛形,今日更可利用組織帶來的便利,將對區域主義的解讀推廣到一個更廣闊範圍,向「巨型區域主義」(Mega-Regionalism)的方向邁進。

RCEP的概念更是東盟多年努力的結晶,它代表了東盟有足夠政經能量推動一項巨型協議,拉動周邊各個大國走到一起,共同為自由貿易作出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東盟在過程中仍然能維持自身特色,十個成員國不需凡事統一,可按自己的道路前進之餘,亦能在共同利益上尋找共通點,用各種合作平台達成各種合作協議。值得一提的是協議牽涉的地區,亦是領土領海爭議不斷的地區之一,若達成協議或能讓貿易關係逐步打破敵對隔膜,讓區內回復和平穩定,這或許將會是東盟成立以來又一項成就。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