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50周年】民主倒退勢頭再現 以人為本原則受挑戰
東盟的經濟發展無疑值得肯定,近年各成員國的民主進程也受關注。東盟多個成員國過去幾十年擺脫獨裁、軍人政體,漸漸轉型為民主國家。然而,多項指數顯示,東盟成員國2014年起的整體民主進程陷入停滯,甚至出現倒退的勢頭。印尼的宗教自由最近一年備受挑戰、菲律賓政府強硬禁毒手法被質疑削弱人權,泰國軍事政變衝擊民主價值。
東盟訂下未來50年以人為本的願景,但當民主進程停滯,能否做到,成為疑問。
冷戰下乏民主化動力
東盟1967年正式成立那一年,5個創始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以及1984年加入的汶萊,均屬於相對威權政體國家。當時世界陷入冷戰,美俄兩國在全球搶店地盤,加上越南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整個氛圍沒有為東南亞國家帶來走向民主化的壓力。雖然當時部份軍人或強人政府對社會控制嚴厲,但經濟發展見效,抵銷政制改革的壓力。1970至1980年代,大部份東南亞國家的民主狀況沒有太大改變。
直至1980年代末及1990年代,隨着冷戰結束,部分東盟國家開始改革政制。不少研究民主的專家認為,在1980年代末至2000年代末,多個東南亞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民主化的「模範」。2000年代末,據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東盟始創成員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被評為「自由」及「半自由」國家,在同一時期,柬埔寨及緬甸等國家採取邁向民主步伐。
然而,自2000年代後期開始,東南亞的民主進程遭遇逆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2014年在《外交學者》雜誌撰文指出,2010年起東南亞國家民主化陷入停滯,一些重要國家在經濟及戰略上走回頭路,他的觀點與「經濟學人智庫」2016年民主指數報告吻合,亞洲國家多數處於「缺陷民主」或者「民主與威權」政體之間。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民主品質研究中心近年的調查發現,過去40年多來東南亞地區民主質素普遍提升,接近七成至九成東南亞國家人民支持民主。不過,近年東盟成員國一連串事件,顯示民主倒退勢頭正在蔓延,包括印尼、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等國家,泰國情況尤為最嚴重。
印尼世俗與宗教鬥爭加劇
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家,近幾年民主出現明顯退步。約20年前,統治了印尼32年、前威權總統蘇哈托(Suharto)被趕下台,使印尼向民主化邁前一步。2004年,印尼總統舉行首次總統大選,令人響往印尼將變得更加開放、自由的社會。然而,近年一連串事件,特別是宗教漸漸成為政治工具,衝擊民主價值。
華裔雅加達前省長鍾萬學因被指褻瀆伊斯蘭先知而獲罪,突顯激進宗教勢力坐大。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i)7月12日簽署條例,授權政府相關部門解散意圖破壞國家統一及安全的「激進團體」,便有反制激進宗教力量的意味,但同時亦引起指壓宗教自由非議。5月初,印尼政府要求法院下令,解散追隨者眾多的邀進組織「伊斯蘭解放黨」(Hizb ut-Tahrir),認為此組織活動違反印尼建國五原則及憲法外,此舉遭人權組織批評不民主。
菲國禁毒涉濫殺濫捕
在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展開大大規模禁毒行動,過程備受爭議。當局涉嫌濫殺濫捕,令人憂慮削弱民主價值。人權組織批評,杜特爾特的處理手法如犯下「反人類罪行」。但杜特爾特的手法獲得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認同,他為強硬打擊毒品,下令執法人員射殺拒捕毒販,尤其是外國毒販。
泰國是東南亞民主倒退的表表者。科蘭茲克說,泰國經歷較嚴重的民主退步。素來有「微笑國度」之稱的泰國,早在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後,建立君主立憲制。不過,80多年間,泰國民主發展不斷受到挫敗,發生了近20次軍事政變。2006年起,泰國再陷入政治危機,當時對時任首相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在海外,泰國軍方隨即發動政變,隨之而來的是爆發連串街頭示威抗議;2014年,泰國陸軍司令巴育推翻親他信的政府,奪取國家政權。雖然近兩三年泰國政治穩定,但軍方一再拖延「還政於民」。
緬甸人權狀況未改善
緬甸近年民主情況無疑有所進步。自2010年結束軍政府統治,政府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釋放被軟禁的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姬,其領導的政黨在2015年以壓倒性勝出大選,為緬甸民主帶來曙光。然而,昂山素姬未能解決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受壓迫的問題,令其民主光環退色不少。
其他東盟成員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也出現民主狀況下滑的勢頭。有意加入東盟的東蒂汶,是東南亞國家中民主進程較大的國家。東蒂汶2002年才從印尼獨立出來,在經濟學人智庫組織發表的2016年民主指數報告中,東帝汶是所有東南亞國家中民主指數最高的,在亞洲排名第5,但這並未為她帶來申請加入東盟的優勢。新加坡反對東蒂汶入盟,認為其國內不安會對東盟的穩定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