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成立50周年 以共識優先融合緩慢 應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東盟峰會於周六(29日)結束,作為峰會主席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於12小時後才發出主席聲明。聲明沒有提及中國在南海受爭議的舉措,亦無提及去年海牙仲裁法院作出對中國不利的裁決,對中國採取較寬容的論調,與東盟過往取態有所不同。

東盟於1967年成立之初有5個成員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後來再增加5個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圖為當前10個成員國的領袖。(路透社)

第30屆東盟(ASEAN)國家首腦峰會於26日至29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峰會於周六晚上閉幕後,輪任主辦國菲律賓的總統杜特爾特遲至周日(30日)早上才發出「主席聲明」。各大外媒日前透露,東盟流出的主席聲明草稿中,一如過往東盟峰會的聲明,有提及南海「填海造地」(land reclamation)及軍事化(militarization)的活動,沒有點名提到中國;但在杜特爾特今天所發出長達25頁的聲明中,卻沒提及相關字眼,反而強調東盟與中國就南海問題正在改善合作。

東盟作出任何決定時,一向以達成各個成員國的共識為優要考慮,不過在發表「主席聲明」一事上,作為今屆峰會主席的杜特爾特,是有權決定修改聲明的內容。聲明不但沒有提及南海填海造地與軍事化活動,也沒有提及去年菲律賓於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庭勝出的一仗,當時法庭宣判中國主張的「九段線」及歷史性權利與國際法相違且無法律依據。有3名菲律賓官員向美聯社透露,在中國駐馬尼拉的大使要求下,聲明草稿中有關南海活動的內容被淡化。

延伸閱讀︰中美聯手施壓 朝鮮發「求助信」 東盟冷處理事出有因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首次擔任東盟峰會的主席,圖為他於周六(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路透社)

杜特爾特於去年6月上任總統之後,對中國一直採取較溫和的態度,對美國的態度則相反,曾稱奧巴馬是「妓女之子」,又曾公開表示菲律賓與美國將會分道分道揚鑣。外界認為他在外交政策上走「遠美親中」的路線,而這路線已為菲律賓帶來成果,例如北京開始允許菲國漁民前往黃岩島捕島。菲律賓對美國而言,是太平洋的一道重要防線,美國總統特朗普想讓菲美關係回暖也無可厚非。他於周六與杜特爾特「友善地」通電,討論朝鮮問題、菲律賓的毒品戰爭等等,期間邀請杜特爾特前來白宮,他亦表示期待今年11月出訪菲律賓的行程。

東盟成立至今,今年已踏入50周年,目前擁有10個成員國,中國並非其中一員。東盟在冷戰的背景下成立,立場反共,主要任務是防止共產主義在東南亞擴張,也務求為東南亞帶來和平與穩定。近幾十年,東盟各國致力加強彼此的經濟連結,令東盟不止是單純的政治組織。雖然進度緩慢,但東盟已成為發展中與新興經濟體之中最大的集團,其GDP總值高達2.6萬億美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出「重返亞洲」的政策後,東盟在全球國防及安全議題上亦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東盟的格言為「同一願景,同一身份,同一社群」,圖為組織的旗幟。(網上圖片)

東南亞變得愈來愈重要,然而東盟本身卻力有不逮,未能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效果。東盟作出決定時,首要考慮成員國之間能否達成共識,聽起來非常民主,卻令組織各說各話,欠缺凝聚力。這種做事方式根源自東盟的創立原則,即組織不可干預個別成員國的政治事務。結果,東盟很多時無法果斷行事,按自己的條件與潛在的經濟與戰略伙交涉。

與歐盟不同,東盟並非超國家組織,結構鬆散。東盟無法像歐盟般進一步融合,部分原因是成員國之間的競爭與利益衝突,也根源自成員國之內較深層次的地理與種族鴻溝。除了新加坡之外,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是內向型,它們已花費很多時間資源去解決國家根深蒂固的不穩定因素,難以向外發展。

在舉行今屆首腦峰會前席,東盟多國都面對國內嚴峻考驗,例如印尼總統佐科面對失利的地區選舉結果,挑戰他實行改革計劃與連任;例如緬甸北部爆發政府軍與部落的武裝衝突,上萬計人進入中國避難,昂山素姬受壓。種種問題,阻礙東盟邁向經濟融合。

昂山素姬掌權後漠視羅興亞人處境,受到非議。(路透社)

今次峰會的聲明姍姍來遲,或許因為東盟各國對聲明內容有異議。但「遲到好過無到」,比起東盟以往表現,今次已不算最難看。2012年,東盟舉行第45屆外長會議,由於各國未能就涉及中國的主權爭端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會議最終未能發表聯合聲明,是東盟成立多年史上首次。

今年1月,有學者撰文指出,在未來10年,東盟應該像歐盟一樣,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得獎者,以表揚東盟對和平與穩定的貢獻。該學者認為,東盟的成立,讓成員國免於戰爭。

但有反駁聲音指出,基於歐盟防止世界大戰再次爆發,它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作為貿易集團的東盟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它不符合和平獎的要求,沒有致力建立各國的友愛、致力廢除或減低各國的軍備等等。1979年,東盟並未阻止中越戰爭發生;過去50年,菲律賓南部至少爆發3次暴動,東盟一直視而不見;2008年至2013年,柬埔寨與泰國就「柏威夏廟」(Preah Vihear)周邊的土地爭議,曾爆發武裝衝突,最終也是靠荷蘭海牙國際法庭解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