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常委揭盅】胡春華、陳敏爾大熱「失常」 二人為何出局?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25日終於揭曉,沸沸揚揚幾個月的人事競猜大戲也終於落幕。兩位一度被視為入局大熱的地方要員卻大熱倒灶:帶著「隔代指定接班人」光環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長期以來被高層重點培養的政治新星——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都沒有出現在政治局常委名單中。

胡春華或接替汪洋,出任主管農業和對外經貿的副總理。(資料圖片)

 胡春華出局受「團派」背景拖累?

檢視胡春華的官場履歷,可以發現胡春華一直按照中共慣例,從中央到省長,再到主政一方的省委書記,其官場資歷仍可以在目前中共「60後」的官員中脫穎而出,因此其十九大前他的仕途普遍被看好。

隨着被視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之一的前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落馬,同樣亦被認為是接班人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其處境無疑較為尷尬。而縱觀其從政經驗,有幾個難以抹去的「標籤」卻正正拖累了他的仕途。要知道,習近平在中國政壇人事調整上已經展現出不少新思路:其中首先是「規則」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根據時局打破常規;而舊有的「派系」則全面打破。

對於胡春華來說,首先是其所謂「團派」背景,他曾經在2006年以43歲之齡出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其後再轉任地方工作。然而在目前習近平漸次瓦解所謂「團派」所把持的地方勢力的情況下,共青團遭到中央的嚴厲批判:「不要老想着升官,也不要幻想做接班人」,崮中意味不可謂不深。此外,中共一向強調黨內團結。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黨內會議上,高層一句「矛盾就是這麼來的」,可謂劍指團派。

另外,胡春華是外界所傳言的「接班人」,然而中共這一接班人制度是在特定時期的歷史性產物,並未成為一個既定機制,在這種條件下「指定」胡春華未必不是一種機械式的蕭規曹隨。

陳敏爾獲急速升遷,十九大前一度被認為是入局黑馬。(資料圖片)

 「閩浙新軍」代表:陳敏爾 暫時止步政治局委員

十九大前,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是否會以「黑馬」姿態「入常」,最為令人界關注,他2012年十八大後,他從貴州省委副書記一路升任至重慶市委書記,由西南省份副部級官員跳升為正省部級直轄市市委書記,更在十九大坐穩副國級政治局委員一席,按幹部升遷習慣論,速度可謂驚人,於是當時「兩級跳」的傳聞甚囂塵上。

當時外界關注陳敏爾是有如下原因,一則十八大後其政壇地位急速上升,由此可推測他受中共高層信任,為重點培訓的地方大吏。另外陳敏爾生於1960年,作為「60後」官員,他今年僅僅57歲,政治生涯正處於收成階段,更上一層樓亦不無可能。而陳升任貴州省委書記後,動作頻頻,廣受官媒如《人民日報》報道,黔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即成為官方寵兒,該省扶貧成就亦屢受讚賞。孫政才落馬後,陳敏爾接任重慶市委書記,於政壇聲勢更盛,仕途上有所進取似順理成章。同時被外界多有提及的是,陳敏爾過去曾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長期共事,習近平更把十九大代表的身份「落戶」在當時陳敏爾所主政的貴州省;加之習近平確實在十八大後提拔一大批閩浙舊僚,外界對陳敏爾看高一線亦不足為奇。

 習近平用人觀打破慣例 重建人事梯隊

然而很明顯,以上推斷仍舊流於「任人唯親」論,斷言中共用人準則只得「人脈」一項,陳敏爾成為「黑馬」亦部份源於這種思維。然而,十八大後中共多管齊下,力圖宣傳其用人思路更趨多樣,專業人士及學者躋身高幹之列,人才培訓模式包括異地調任及中央地方交流。另外,據知情人士稱,陳敏爾不入常這個決定同樣是廣泛徵求了黨內意見所做出的安排,其中用意則是升遷「盡量不破格」,更可免去「立王儲」的質疑。

然而雖則中共正在打破其「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傳統,同時也應注意到這一操作方式的正面效應是能讓預期的接班人提前熟悉中共常委級別的運作邏輯與方式;而接下來應當考慮的則是在常委之中缺少「60後」的年輕高層的情況下,應當用怎樣的方式和機制來培養將來繼任領導人的人選與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