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泊車位變身做公園?三藩市政府鼓勵市民自發「佔領」!
車位除了用來泊車,更可以合法地用來玩!美國三藩市規劃部門自2010年啟動「Pavement to Parks」(行人路變成公園)項目,讓社區自發申請將區內的路邊泊車位,變成路邊小公園(parklet),每個路邊小公園都由民間設計及管理。主理此項目的官員相信,改善公共空間可由民間主導,過程亦應民主,政府的職責是令確保過程便民。
商討如何共建好行成市的Walk 21國際會議正於香港舉行。來自三藩市規劃署、擔任Pavement to Parks主管兼城市設計師Robin Abad Ocubillo,分享當地政府與民間合作的經驗。
Parklet這詞誕生於三藩市,至今市內有超過60個,而類似的模式已蔓延至美國其他城市、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地。在三藩市North Beach一間Pizza店前的三個泊車點,已成為了音樂MV、小型演唱會、時裝拍照、讀詩會的場地,也是聊天、吃Pizza,結識新朋友的地方。而這個地方,不用消費就能享用。
市民決定公園位置並自行設計管理 政府輔助
路邊小公園的地點由民間而非政府決定,申請者想將泊車位轉為小公園,須先在地區展開討論,獲當地居民同意,亦由申請者自付費用。Robin說希望確保過程民主,他解釋,公共空間可以由下而上改善,亦與三藩市本身深厚的公民參與及運動歷史有關:「三藩市有一點很獨特,我們以表演藝術、公民抗爭、示威為名。」事實上,三藩市亦是60年代反文化(counterculture)運動的中心。
不是所有小公園設立的過程都一帆風順,2005開始時市民都擔心少了泊車位,會令顧客減少,亦曾有小公園因為鄰近店舖希望保留車位,計劃因而告吹。不過,他認為愈來愈多例子展現出設立小公園利多於弊:「而我們的小公園也是由市民自發申請,不是由上而下規劃,所以他們申請時都已有一定地區支持。」
政府出版手冊 清晰指引便利市民
在香港,公共空間都由政府劃定,而團體想在公共空間申請舉辦一次性的活動亦不容易。例如社區組織在政府空地辦墟市,也需經過多重手續,社區發展陣線計劃主任趙羨婷亦曾說,組織者需要自己查證每塊地地權及哪個部門負責,而等待政府審批亦需長達數個月,過程繁複。
想向政府申請用地,但跟政府溝通的步驟繁複,會令市民卻步。三藩市就出版了「路邊小公園手冊 (Parklet Manual)」,詳細列明申請地點的準則、哪些地點不能申請、寫出申請手續,讓申請者由前期工作、落實過程、如何保養都有清晰指引。Robin說:「政府的角色是協作,因此我們便製作出一個系統,將程序簡化及讓市民明確知道如何申請。我們認為幫助社區承擔、參與設計小公園的過程非常重要。」另外,政府亦同時負責審視設施是否安全及真正「公共」,讓所有人都能使用。
Robin稱申請者為小公園的「管家」,因為他們需要管理地方,而申請者亦需要面試:「我們觀察所得,如果他本身是為個人利益而搞,一定不會成功。他需要是一個真正想為當地人帶來一片新空間的人或組織,亦接納不同群體使用。」現時,小公園的「管家」需要每年付約2000美元,Robin說:「這筆錢不是付給政府,而是用於維持公園的設施及管理。我們盡量將費用降低,希望小店舖亦能負擔。」
現時,市民由申請至落實小公園的過程由6至24個月不等,Robin說這因規模而異:「有時候發起人會在社區內發起籌款,爭取市民財政上支持計劃。」之於小公園能長久維持與否,他認為很大程度上視乎社區內本身的人際網絡:「他們需要本身在社區內已有一定的人氣,能聚到人,才能夠生存下去。我們比較不鼓勵本身已缺乏人氣的地方設立小公園,因為人氣是小公園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計劃源自民間設計室實驗
三藩市政府啟動的Pavement to Parks項目,其實源於11年前一個街頭實驗。2005年,三藩市設計室Rebar希望挑戰以車為本的城市規劃模式,做了個實驗:在三藩市繁忙的市中心,他們找了一個空置的路邊泊車位,舖上草皮,擺放一張公園式長椅、一棵樹及一塊紙牌,寫着:「如果你享受這個小公園,就在咪錶入錢吧。」然後他們就走開,在旁觀察。
當時,路人Bela先生入錢後說:「旁邊的地租一定很貴,但在市中心,你竟然付出幾元就可以租到200尺的地(泊車位)。」其他行人亦加入了,入錢後就坐在長椅上,與停留此地的行人聊天。不少城市規劃也是以車為本,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市中心,停車位時租亦是僅僅數元或十數元。Rebar一個實驗,卻發現市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改變土地用途。這個實驗後來蔓延至世界各地,成為國際的Park(ing) Day日。
香港的民間組織拓展公共空間亦有響應,在今年9月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擺微型草坪、坐墊,書籍等讓市民享用。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黃保傑說,「因為香港《道路交通條例》不容許泊車以外的活動」,路邊泊車位的需求亦非常動殷切,所以當天便在行人專用區舉辦活動。他認為像現時市民對泊車位仍有需求,但需要循序漸進改變他們對車輛需求的想法,例如先在繁忙區域開放幾個泊車位作試驗,讓市民體驗沒了泊車位也非「洪水猛獸」。
小公園令街道更好行 帶旺人流
三藩市的小公園的申請者多數為當地的餐廳、畫廊或學校,而不少小公園亦由當地的設計或藝術學生設計,將創意帶到公共空間,令到城市街道更多元:「一條街道需要有不同用途的空間,而公共空間亦有不同體現方式,他們都可以令到街道更吸引。」馬路上多了個聚腳點,除了吸引更多人離開車輛,在街道上步行並歇息,早前費城一項研究亦發現,小公園為附近的店舖帶來人流,增加了收益。在街道上加置座位,能令街道更好行,Robin說:「對小朋友、殘疾人士,或一般人來說,好的步行街道同樣需要有位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