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kcall 立法】拜拜3字頭電話? 業界指市民或是輸家
打足18次?該是junkcall吧。可是近日有急症室醫生撰文指醫院的3字頭來電,令傷者妻子誤以為是junkcall,拒接17次後才接聽,引起外界再一次討論政府是否應收緊對junkcall的監管。有業界代表指出,若政府強行立法,或會令公司離岸打電話,屆時只會導致人人亦是輸家。
促銷電話,或許人見人憎。不誇張,政府曾在2015年委託顧問公司就人對人促銷電話進行調查,發現接近9成半受訪者認為促銷電話會造成滋擾或帶來不便。調查結果如此一面倒,但政府至今仍未打算將人對人促銷電話涵蓋進《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現時《條例》只規管發送商業電子訊息,包括預錄電話訊息、短訊、傳真、電郵等。但人對人促促銷電話那麼惹人厭惡,為什麼還不立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承諾今屆任期內「很快」展開諮詢,但他曾公開表示,考慮到數以萬計從業員的生計,以及眾多企業的業務,尤其中小企多依賴電子通訊作為市場推廣工具,故遲遲未有將人對人促銷電話列入規管範圍,而只向金融、保險、電訊及促銷中心這4個行業訂立了《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惟守則並無法律約束力。
【Junkcall】系列相關文章:
立法監管到底對生意的影響有多大?記者曾隱藏身分實測做電話推銷員,發現成功促銷的例子低於1成,與政府調查所得低於5%的成功促銷率相約,究竟在成功率其低的情況下,企業為什麼還在應用這惹市民生厭的推銷模式?想必有一定的盈利,記者便就電話推銷對企業帶來多少收益向多間銀行查詢,但因涉及商業利益而未獲回覆。
據政府的調查結果顯示,推算本港每日有21萬個打出的人對人促銷電話,並估計當時有約7,000名僱員從事電話促銷工作,香港客戶中心協會執行總監陳建年反指人數應比這數字多,因按照協會在2014年統計的資料顯示,其時在香港營運的客戶中心有2,500間,主要是銀行、保險等行業,並提供58,000個職位,當中有3,000人是專責從事打出電話的工作。陳說,雖然有1,000間客戶中心因成本原因而搬到中國內地、菲律賓、印度與馬來西亞營運,但不認為客戶中心在香港會成夕陽工業,他指大大小小的行業都需要電話服務,尤其門市租金日溢上漲,客戶中心便可協助企業宣傳之餘,亦降低成本。「公司若要離岸,先要有一定的規模,如果公司僅得20個從業員,那連同租用離岸電話線等費用,在香港營運或外判會更划算。」
業界:一刀切 只會令人人是輸家
陳建年明白現時的電話騙案令大眾對陌生來電生畏,所以並不反對政府監管,亦預視政府必有所行動,惟他建議政府不要一刀切,希望能把對業界的傷害減低,「或者不是監管所有電話,只監管cold call,允許warm call,或是讓市民選擇不收取那一類型的電話。」他警告,若立法監管,把《拒收信息登記冊》這中央名冊開放予人對人電話促銷,任由市民登記號碼,反只會導致人人亦是輸家。他指對業界而言,市民在登記名冊後,很少會主動取消,令業界「再無電話打」,或會變相令一些公司選擇轉而在離岸打電話,屆時執法將更有難度,但市民卻仍會收到這些電話,反而「立法出嚟係無任何效用」。此外,他希望市民理解企業打來的電話不全是推廣,有時候可能是提醒續約或有續約優惠,「到時所有電話都收唔到,這是不是市民想見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