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廚為提煉技藝 走出廚房當咖啡師:旁人卻擔心周身刀冇張利
一年前,中廚出身的蕭嘉興(阿興)走出廚房,來到課室進修咖啡調配,並得到導師介紹,到其位於中上環的一間悠閒咖啡室擔任咖啡師。朋友以為他是覺得做廚辛苦而轉職,卻不知他的真正心意。
對咖啡愛好者來說,咖啡代表生活品味,但對他來說,咖啡則是「飲食」這個大體的其中一個範疇,與廚藝相輔相成,每次調製過程都可磨練自己味覺和嗅覺敏銳度,所以阿興從沒打算放下鍋鏟,就算當上咖啡師,他最終心願仍是要令自己的烹飪造詣更上一層樓。
攝影:林振東
飲食是一個大體,我沒特定喜歡某個範疇,但自小對整個飲食都有興趣,每個領域之間有共通性,可幫助我發展技能。
走出舒適帶 中廚變咖啡師
從PMQ走上一點,就來到位於上環城皇街的Cozy Bean咖啡室。這裏人流較少,每日的來客大概只得幾十個,大多是附近街坊和慕永利街之名前來考察觀光的學生和旅客。
阿興是店內唯一的員工。每早11時開舖,打理好舖面,再架起戶外餐桌後,他就回到水吧枱處展開日常工作。一開始,他會沖調一杯咖啡來試味:先用磨豆機把咖啡豆磨成粉末,然後倒在濾器內並壓成粉餅,並利用咖啡機沖出一小杯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往嘴邊呷了幾口,再分析味道:「酸了少許,也不是真的很嚴重,只是研磨度差了少許,我把咖啡粉磨得粗一點就可以解決問題。按着天氣變化和咖啡豆的烘焙度,咖啡每日的味道都有出入,但我不會刻意遷就這兩者,如果要調整,就要從研磨度着手。」
話語似是對沖調咖啡十分熟悉,但阿興其實只是醉心鑽研飲食烹調,卻不是典型的咖啡愛好者。他自己就說:「飲食是一個大體,我沒特定喜歡哪一個範疇,就是自小對飲食這回事很有興趣。在學習做中廚之餘,我覺得自己亦有必要了解其他領域,因為它們之間總有可幫助我發展技能的共通點,正巧當時有機會學沖調咖啡,那我就暫時離開中廚界,希望藉學習調製和烘焙的知識訓練感官,提升味覺和嗅覺。烹飪廚藝和沖調咖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重材料與味道 非喜好拉花
在咖啡之上,阿興把用蒸氣棒打好的奶小心翼翼一層一層倒上,讓鮮花開在咖啡上。拉花動作他做得熟練,更會幫助老闆主持工作坊教授拉花,但他對此並不以為然:「人們普遍較有興趣學習拉花,但對行內人來說,拉花只是表面上的一個包裝技術,我們更注重當中的味道。」
阿興所追求的咖啡,不是連鎖咖啡店的公式化產品,不是全靠咖啡機泡出來即成,也不是機械式地每次把咖啡豆一磨一壓一沖就行,他要做的是精品咖啡:精品在於由豆的種植與選擇、烘焙至沖調,每個步驟做經精心處理並符合一定水準,使客人可從杯中感受出不同咖啡豆的獨特風味。正因熱愛飲食,對於什麼是「精」、什麼是「好食好飲」,他自有一套見解,這也與精品咖啡的理念不謀而合:「好的意思,是要把該食材的特性展現出來,這算是所謂的『食魚有魚味』。要做到這效果,得靠處理食物的人的調製手法和技術,把那份材料的精髓完全展現。」
每位客人前來的時候都是阿興實戰的機會。這裏的客人多點選黑咖啡,而一杯精品黑咖啡的沖製,由揀豆至沖水,都要由咖啡師自行調製。揀豆時,阿興要考慮豆的原產地和烘焙度,又要觀察色澤和豆的大小,把豆磨成粉時則要研究粉量和粗幼,然而將咖啡粉磨好也只是工序的一半。阿興把一勺咖啡粉擱在一旁,並掏出溫度計量度水溫:「應該要攝氏92度,要再滾多一點,但現在90度都尚可以,因合適沖調的溫度是有個範圍的。」他先把咖啡粉倒進咖啡紙內,再把少量滾水倒入咖啡杯中,心數30秒,完成預泡,才陸續注水,待咖啡滴漏出來。乍看之下,他似在做實驗。
咖啡即將奉於客人前,阿興會先行試味,他說這杯黑咖啡可嘗到點大樹菠蘿的味道,因它採用了來自非洲的咖啡豆,這味道就是這款豆的特性。
辛勞無關環境 壓力源自內在追求
沒有客人的時候,阿興則要溫書,因為他的老闆正是阿興報讀咖啡調製課程的導師,因此老闆除了開班教學和私下教導阿興之餘,更會不時問書。阿興隨手就拿起咖啡教科書,當中的知識一看就知是海量之多,但考起阿興的並不在沖調咖啡,也非體力上的辛勞,反正從小立志投身飲食行業,又曾做過中廚,或許他對投身飲食業的辛苦視為必然,「自小都想做飲食,但身邊常有人跟我說做飲食很辛苦,因此我入行前已經有心理準備。當咖啡師會較輕鬆,因為調製飲品的所需的體力勞動較少,始終廚房溫度較高,做中廚的爐具也較重。」
毅然走出中廚的舒適帶,考起他的其實是旁人的不理解:「一起學廚的同學常說我現在可兩袖清風談笑風生,他們當中廚的壓力大,所以覺得當咖啡師的我很輕鬆,其實我所做的看起來好像很易,實際卻絕不簡單。身邊人也擔心我將來發展,不了解為何做中廚會去了揀咖啡豆,但我又不知如何表達,幸好母親理解。別人不明的話,我也不會刻意向他們解釋,我知沒有可能,希望他日有成績時,會有更強的說服力去令他們明白。」
他自信不會離開飲食業,但他日仍會繼續闖進別的領域,或許他數年後會離開咖啡師崗位,嘗試當個甜品師或調酒師,均不無可能。同時他已作最壞打算:「樣樣都感興趣及學習,最後可能周身刀卻沒一把鋒利,這也可能是旁人最擔心的一件事,但我覺得在那時只要盡能力就行,始終有貪心的想法,就要冒貪心的風險。」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