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宋朝的一名醫生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撰文:小伙子
近日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瀕臨「爆煲」,政府醫院的醫護人員叫苦連天,政府也連忙出招,希望能舒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這讓我忽發奇想,若果我們回到中國古代當一名醫生,會是什麼的光境?我們又會面對著一個怎麼的醫療體系?

那麼,我們該回到那一個朝代呢?在秦漢時代,似乎醫生很多時也是與巫術有關,《漢書.爰盎晁錯傳》有記載晁錯向漢文帝建議在新屯墾的地方,設「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但既然我們是專業的醫生,自然不適合在這時代行醫。

「等等!宮廷中不是有太醫的嗎?專門為皇室成員照料身體的太醫!」對不起,這些機會不是屬於你的。同樣,也別發夢自己是華佗這種神醫,踏實一點吧年輕人,你只是個普通的醫生。

到了魏晉南北朝齊國年間,首次出現了專門救濟貧病百姓的機構——「六疾館」,由齊文惠太子所建。但只能說是半官方機構,而且也沒太多資料能參考,還是往後一點看看安全些吧。

「咦,到了一個佛門香火鼎盛的時代。」沒錯,那就是隋唐兩朝。這段時間,佛寺在國家的扶持下成為重要的慈善組織,對貧困的人們加於施舍、援助,就像昔日的東華三院、保良局。疾病也成為佛寺需要面對的問題,故此它們設立悲田養病坊專門照料貧困病人。及後,伴隨著唐武宗「滅佛」政策,政府把「悲田養病坊」轉化成官方醫療機構的「養病坊」,出現了首個全面而官方的醫療機構。

要說把醫療系統發展得較完備的,就要去到宋代,也是你的落腳點。來來來!先選你職業生涯的起步點吧,所以要謹慎地選擇了。宋代的醫療機構有太平惠民局、養濟院、居養院、安濟坊、安樂廬……(下刪一百項)希望你們不會有選擇困難症吧。

下不了決定?讓我替你們作決定吧。有研習過藥劑學、懂得「執藥」的請過來這裡。宋代有主力製造及銷售藥物的藥廠及藥房。北宋時稱為熟藥所,南宋後則改為太平惠民和劑局。在這裡工作,就要先熟讀《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中收集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方劑的型多用丸散,方便服用及保存,是我們的配方手冊,千萬不要把局方丟失!至於藥物價錢方面,由於是官家補貼供應,自然比市價平三分一(《癸辛雜識.别集》),就像香港的公立診所一樣。「那我們的工作地點會在哪一個城市?」放心吧,南宋以來,朝廷多次下令增設藥局,在明洲、蘇州、江東等都設有藥局,有些大都市甚至有多所。但留意,若果遇上大型疫病,像香港近期的流感,你們也要出動照料患者。淳佑八年就曾在臨安出現疫病,當時理宗就要求「在以民間盛暑,病者頗多,因創局製藥,命職醫,分行巷陌,診視與藥,月為費數万,多所治療」。把自己的工作範疇都記下來吧!

載於《四庫全書》中的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圖片來源:《四庫全書》影印圖)

餘下的,有照顧長期病患、有耐性的請跟我到這裡。宋代另一類的醫療機構是集救濟、醫病、住院服務於一身的「坊」。它的稱呼隨時隨地有不同,如︰養濟院、居養院、安濟坊、安樂廬……(下刪一百項)宋神宗就曾下令各地方官需要劃出地方,為「老病貧乏不能自存者」提供居所,按照「人日給米豆共一升,小兒半之,三日一給」的水平來供給食物。到哲宗年間亦重申︰「鳏寡孤独貧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醫藥。」可見居養院是給予社會上弱勢社群的一個安居之所,而你們除了照顧老弱傷殘,當然亦要為病人照料好身體。至於工作地點,基本上只要城市多於一千戶,便開設一所「坊」。別想像是香港那些露宿者之家的環境,宋人馬光祖曾載︰「錢糧成料給之倉庫,湯藥隨證取之,官局床榻器具一一齊備,庖溷沐浴各有其所,高明整潔,務使至者如歸」,這裡的工作環境是不俗的,而且所有工序都有專人負責,由巡視、治療、登記、煎藥、熬粥到照顧,你們都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去做,慢慢享受你們的工作吧。

《清明上河圖》中的「趙太丞家」就是宋代民間醫館之一。(網路圖片)

最後的一批,該是只懂行醫的你們吧,那你們就進入翰林院當學徒吧!別想得太興奮,你們不是長期住在翰林院中養尊處優的。宋徽宗時就曾命令翰林院學徒分發到不同地方為市民診症,還藉作治療效果作出賞罰。按《宋會要輯稿》記載,若果你們能治過一千人或以上,同時治癒率超過八成。恭喜你,你將能免試並獲得三年不用接受評核便能升職的機會,治過五百人以上及治癒率超過八成,也能免試並獲得升官一等。但若果死亡率超過三成同時治過三百人以上,你需要接受多幾年的評核才能升職。政府就是希望你們能認真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得過且過。所以,認真的好好向醫官學習,準備日後「實習」的來臨吧。

大家要好好享受這段旅程。或許你慢慢會發覺,這兒的社會、醫療福利比香港的還要好,人們都不用擔心自己沒錢看病、找不到醫生,真正做到老有所依。有時,我也不想回去那個香港……

本文為來稿,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如欲投稿歡迎電郵至history@hk01.com。

作者其他文章:

沒有智能手機  古代中國人怎樣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