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五年已過 民眾恐寡頭政治多過俄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亞自治區共和國議會正式宣告獨立,點起烏克蘭的戰火。五年已過,在國家陷入危難時走馬上任總統的「糖果大王」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將於月底(31日)舉行的選舉尋求連任。有趣的是,雖然波羅申科就任後大搞「去俄羅斯化」,並寄望從文化政策中重構民族認同,但民調卻顯示他落後於毫無從政經驗的喜劇演員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到底,此現象是反映出民眾不再恐懼俄羅斯的「國家威脅」,還是另有所求呢?

喜劇演員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圖源:VCG)

「去俄羅斯化」無助提升民望 俄、烏身份認同非「封閉」

按最新民調顯示,澤倫斯基現有20.46%支持度,領先現任總統波羅申科(13.25%),以及前總理季莫申科(9.50%)。不過,由於本屆選舉39名候選人中,應該沒有一位能在首輪選舉獲得過半支持,故首兩名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將於下月21日的次輪投票中,再次決一高下。

回望波羅申科本屆的管治作風,便會發現是次選舉的吊詭之處。自俄國於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及親俄武裝分子支持下,東部州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單方面宣布獨立,該國的領土基本上已被肢解,不但武裝衝突尚未擺平,中央政府更難以維持有效管治。可是,不論孰是孰非,無情的地緣政治博弈都把大多候選人的取態,推到「反俄」的陣營中,以廣納民眾支持,而當中的「大旗手」當然是現任總統。

俄烏衝突:刻赤海峽事件造成俄烏衝突,波羅申科要求軍隊進入戰爭狀態。(視覺中國)

與2014年的口號「新生活方式」(A New Way of Living)相若,波羅申科是次的口號是「軍隊! 語言! 信仰!」(Army! Language! Faith!),兩者皆暗含着「去俄羅斯化」和重構民族認同的政策傾向。波羅申科不單是口頭上「反俄」,他在任內更推動不少甚具爭議的政策。2017年,總統和國會通過了一項教育法,在2020年起禁止五年級以上的課程,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政策不但皆在擴大烏克蘭語的普及程度,更希望藉此取締俄語、羅馬尼亞語和匈牙利等常見語言;本年初,在波羅申科推動下,君士坦丁堡教會亦正式授予烏克蘭東正教會獨立身份,正式結束與俄國教會300多年的從屬關係。儘管教會分離乃是宗教事務,但波羅申科事後卻描述成「我們的獨立、國家安全、地位、世界地緣政治的問題」,足可見其政治盤算。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亦有到伊斯坦布爾聖喬治大教堂(St. George's Cathedral),出席烏克蘭自主教會(autocephaly)的簽署儀式。(美聯社)

可是,波羅申科重構身份認同的如意算盤不但並未打響,甚或可說是高估了身份政治在該國的重要性。事實上,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在文化上不僅源於東正教和斯拉夫文化,兩者所用的語言亦是互通,故文化界限和差異不大,而兩族通婚也是司空見慣。如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師Elise Giuliano所言,兩族在文化上實非封閉群體(Self-enclosed Groups)。反而,另一份研究卻指出,危機爆發後五年,雖然愈來愈多認為自己是「烏克蘭人」,但此趨勢是基建於「公民身份」(Citizenship),而非「種族」(Ethnicity)。換句話說,民眾並非對國家毫無認同,只是並非築建在文化上的「特殊性」而已。

喜劇演員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圖源:VCG)

又一政治素人突圍而出 民眾求變之心不可忽視

雖說喜劇演員參選本身已甚具噱頭,但若然澤倫斯基的政綱未能道出民眾所想,相信也難領跑民調。澤倫斯基除了支持以公投形式,決定烏克蘭會否加入北約和歐盟外,也表明願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商討如何結束烏克蘭危機。不過,令他突圍而出的並非左右逢源的立場,而是他敢於挑戰植根多年的寡頭政治秩序。

澤倫斯基曾直言不諱地說,所有烏克蘭強大的寡頭在法庭上都是平等的,這正好挑動積存已久的反建制情緒。烏克蘭的寡頭政經制度,始於蘇聯解體後的私有化過程。上世紀末大批國有資產,在不透明和裙帶關係下,被收歸到少數寡頭手中,現今已成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網。雖然難有黑紙白字證明地下經濟活動和勢力,但亦可下述數點略窺一二:

烏克蘭的全面封鎖及國際社會的制裁,令克里米亞多項主要產業大受打擊,連帶當地民眾的生活也大受影響。不過克里米亞民眾卻沒有動搖加入俄羅斯的決定。圖為2014年3月21日,當地民眾觀看煙花表演慶祝入俄。(路透社)

根據統計,該國約有64%企業由國內的私人資本控制,遠高於波蘭(29.4%)、捷克(23.2%),及匈牙利(3%)等前蘇聯國家;二是的寡頭們掌控了八成的電視台,能輕鬆塑造和改變輿論。除此之外,上月底,該國憲法法院更以「無罪推定」和「拒絕作證權利」為由,取消了一項本為打擊貪污的「非法致富」法律,令65宗涉及高級官員的起訴立即終止。

波羅申科低迷的民望,不僅反映出其在重構民族認同上敗北,也反映他無法為民眾帶來改變。一如近年其他歐英國家的反建制思潮,作為政治素人的澤倫斯基能在民調領先,並非是源於他的舞台魅力,而是民眾在絕望中求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