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放棄全收粉嶺高球場 硬推公私合營 報告立場保守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本周一(12月31日)發表終極報告,提出香港要建立「土地儲備」,並建議政府應優先發展八類土地建屋。房屋供應與覓地方案息息相關,若要保障市民的住屋權利,建立「土地儲備」實屬必須。但公營房屋興建進度落後預期,當務之急是供應大量公營房屋,為達致這個目標,政府應該全面收回高爾夫球場以及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手中的農地。可惜的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在這兩方面的立場仍舊保守。
為確保公營房屋供應充足,建立「土地儲備」實屬必須。過去,政府一度因為樓價下跌而中止造地,市民受盡惡果。報告指出「造地過程(尤其是前期研究)應是持續而不受經濟起伏等外在環境影響,政府亦應展示迎難而上的莫大決心」,顯然是針對過去政府的不足,提出恒常的覓地措施。如果政府落實建議,必然有助長遠房屋穩定供應。
但是,短期內政府也需要推出配合當前需要的覓地政策。公營房屋的輪候時間屢屢破頂,居於劏房的民眾為數眾多,政府應推出適切土地供應政策,包括全面收回高爾夫球場以及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發展商手上的農地。
先說爭議不斷的粉嶺高球場,觀乎報告,小組只建議政府優先收回32公頃球場。我們明白單是收回部分球場,也會觸碰到龐大的既得利益,招來極大反響。但是,房屋問題嚴峻,政府應該事不避難,全面收回高爾夫球場,以解燃眉之急。
報告指,餘下的140公頃球場仍須考慮重置地點、時間,以及文物、歷史、環境等挑戰。「01觀點」早前已經警告,分兩階段處理會為高球場前景留下尾巴,政府難以訂下房屋及基建長遠規劃。假若因為規劃所限,拖延日後交通基建,只會徒添北區新舊居民生活之苦。如果政府真的希望減低對高球愛好者的影響,大可在填海區、復修後的堆填區重置高球場。
儘管小組認同《收回土地條例》的功能,但仍然貶低《條例》的效力。報告形容社會對房屋的需求不局限於公共房屋,將土地全數用作興建公共房屋亦不符合良好規劃的原則,所以要引入公私營合作釋放新界私人土地,提供私人住宅。不過,與私人住宅相比,港人渴求公共房屋的程度高得多,政府早前評估,未來十年要額外興建6.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才能追得上《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如果政府要承擔為港人安居的責任,必先敢於重整土地用途。政府只要依法合理賠償農地價格給地主,不應害怕反對。
即使幾個渠道均反映過半數民意支持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但同時有不少市民憂慮政府引入公私營合作機制。最後,小組堅持建議引入,只囑咐政府,機制要「公開、公平及透明」,以釋除公眾「官商勾結」的疑慮,而機制的社會所得,不應少於政府投放基建的公帑。小組對機制的公平性和效益如此重視,因為香港過往的重大工程項目,不時被揭穿涉及利益輸送,公眾因此質疑日後機制仍會偏私。其次,要啟動機制,只能靠土地擁有者主動申請,政府難作主動,勢將窒礙中短期建屋步伐。
土地房屋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建立土地儲備,重新規劃新界土地、收回粉嶺高球場、檢討私人遊樂場契約、大幅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手上的農地,實屬必須,無甚爭議。專責小組如今呈交報告給政府,政府必須謹慎審視各個選項,目標是盡快改變現有土地的規劃,加快建屋進度,讓港人得以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