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供組願倡全收高球場 政府可有魄力回應民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曲終人散,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已完成最終報告,據稱,小組「原則上」望政府收回整個粉嶺高爾夫球場。雖說土供組的局部發展建議值得存疑,但大體方向可謂如實反映主流民意。然而,政府又有否魄力採納報告,回應廣大市民的期望?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於本年四月開展,由超過20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統籌,藉不同途徑向公眾諮詢意見,以探討18個開發土地的選項。不過,是次諮詢受到不少批評,例如所謂的「選項」被質疑有不當前設、諮詢框架設計「離地」,與及諮詢結果未能約束土地決策等。

土地供應小組正為提交最終報告進行深入討論,黃遠輝指希望趕及12月31日前提交予特首。(資料圖片)

更甚者,土供組是否能夠如實反映民意,也一直受懷疑。首先,土供組的成員名單受廣泛批評,皆因不少成員與部分土地選項構成利益衝突;舉例說,小組副主席黃澤恩及成員胡定旭均為高球會會員;另外,亦有消息指出,政府官員曾向土供組成員施壓,要求在部分具爭議性的選項上「避重就輕」。這一切均引致公眾懷疑整場諮詢的公信力。

在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一事上,縱然有清晰民意支持收回球場發展,土供組的取態卻一直含糊。港大民意調查曾於上月進行電話訪問,發現接近七成受訪者同意發展高球場,同時土供組的初步分析亦有着相若結果。可是,據較早前消息,小組曾一度傾向不建議全面收回高球場土地,僅支持局部發展方案。

社會不少意見認為應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公屋。(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現在消息指土供組願倡「原則性」全面收回高球場發展,也招各界不同猜測;不過最為理性的推論,無非為社會就發展高球場的共識極為清晰,而反對發展者的理據亦相當薄弱。當然,小組的「階段式」建議始終為政治角力下的節衷方案,或許未盡人意,而且所謂的階段式發展意思含糊,全面發展高球場計劃或許終遇變數,公眾仍須着力監察;但如今跨界別的「專家」似乎終於不再迴避社會訴求,願建議政府全面發展高球場,正是認同了重新發展高球場用地的迫切需要。

回顧過去半年的「土地大辯論」,各路反對收回高球場者可謂奇招盡出,用盡了不同奇怪理由,試圖駁斥主流民意:先有不少與高球會相關的既得利益者,企圖以球場對體育及經濟發展的供獻,論證保留球場之重要,惟大多未能駁倒高球場已成少數人的獨享空間,以及公眾未能廣泛使用的事實;亦有論者以「仇富」、「悲情城市」等煽情理由,嘗試扭曲發展高球場的目的與作用,但當中大多理據均不能站得住腳;更有論者「忽然」保育,在球場受「威脅」時方才指出其歷史及環境上的價值,惟公眾在從前一直未聞其聲。然而,發展高球場既有廣泛民意支持,而且理據充分,非為簡單的民粹訴求,故反對者的論述均未能影響社會共識。

劉智鵬曾指皇后碼頭沒有重大歷史意義,但說到粉嶺高球場就忽然很上心,不惜為其「腦補」歷史意義。(嶺南大學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土供組真的向政府指出民意所在,政府是否願意面對現實卻是另一疑問。畢竟,一如坊間憂慮,土供組報告不具約束力,而且一直有傳政府高層早已「落閘」,傾向不收回粉嶺高球場,社會期望終告落空亦不無可能。再者,正如上述,土供組建議未盡清晰,如何執行其「原則性」建議仍有極大演繹空間,故公眾必須持續監察。無論如何,政府不應繼續對主流民意視若無睹,而應從善如流、從速着手規劃發展高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