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倡議(三)】70元時薪應如何實行?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提倡每小時70元的最低工資,並非要「一步登天」,而是要有規劃地將最低工資調節至合理水平。現時檢討最低工資的機制過於保守,而且檢討期固定於兩年,過於緩慢。雖然時薪70元只算是對於勞工家庭的基本保障,但我們還是應該仔細考慮如何分階段達成目標,並且安排合理的途徑,助中小企業順利過渡。

去年洛杉磯市長加爾塞特(Eric Garcetti)簽署條例,將最低工資於2020年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當地議員及勞工代表當日舉辦慶祝活動。(Getty Images)

 【最低工資.倡議】專題  

一.  最低工資負面影響輕 應繼續改善

二.  最低工資調整至70元 非天方夜譚

三.  70元最低工資 應該如何實行?

分階段、層級推進70元最低工資

現時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4.5元,提高至70元,足足一倍有多,自然難以驟然執行。美國西雅圖近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其做法是分階段推行,值得參考。美國跟香港同樣有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計算稅收與福利後的堅尼系數仍有0.378,而且其最低工資政策亦有不少問題。現時美國聯邦的最低工資定於每小時7.25美元(約港幣57元),自2009年以來便未有更新;不少經濟環境較好的州份鑑於水平實在太低,都會另訂一個較高的最低工資標準。西雅圖的最低工資自2010年後每年一直有些微增長,而為了更有效滅貧,市政府決定於2015年後,分階段地將最低工資由9.47美元增至15美元,增幅高達58.4%。

西雅圖從2015年起,因應企業類型,分三至七年時間,漸漸提高最低工資至目標的15美元。西雅圖的做法考慮到不同企業的處境,按企業規模,以及是否包含醫療保險作分類:大型且不包含醫保的企業承擔能力最高,故此要求最嚴;相對而言,包含醫療保險(或將小費發予員工)的小企業承擔能力最低,故此獲得最大寬限。

美國聯邦政府法定最低工資為時薪7.25美元,多年來均未調整,但每個州和地方可以自行定出自己的水平。圖為工人上街爭取上調最低工資。(Getty Images)

平情而論,要達至70元的目標,即使分期進行,加幅也遠比以往為高,故此很可能不像過去三次一般,只造成很少的影響。然而,假如我們都同意那才是合理的薪酬水平,政府便應該下定決心,向此方向前進。當然,最低工資政策不可能單獨推行,必然要與其他措施配合,才能盡量減低其負面影響。

欠缺工作經驗的青年,很可能較難找到工作,因此,在不少最低工資水平較高的歐洲國家,都會將最低工資分成兩類:一)適用於一般人的工資額;以及二)只適用於青年的較低水平工資額。如果要推行70元最低工資,可以參考此方法,例如為25歲以下員工,訂定一個較低水平的最低工資(如50元),以提高他們的就業可能。

就企業而言,非勞力密集類型的行業,其工資佔成本比例較低,受最低工資影響較微;但勞力密集行業所受影響必然較大,尤其當中不少都是低薪行業,一旦大幅提高最低工資,這類行業定必首當其衝,小型者甚至可能轉盈為虧,處理不當或會引起倒閉潮。

對於這些企業,政府可以為它們提供特別的適應安排。參考過去經驗,低薪行業內的中小企無疑因最低工資政策而承受了一定衝擊,市場佔有率有所下降,例如最嚴重的速遞和安老院舍服務業,中小企在2014年的市場佔有率比2010年時分別下降了14.8%和13.5%。故此,政府可在加薪過程中為這類中小企提供配套的稅務寬免,幫助它們過渡,又或者將選定低薪行業與其他行業分開處理,安排較溫和的加薪時間表。

大規模的改變與轉型

大幅增加工資,無可避免地會大增工資成本,將會對整個經濟模式造成深遠的影響。推行70元最低工資,必須同時就經濟轉型作規劃,達至「勞工保障」與「經濟發展」雙贏。

要討論工資成本增加的影響,最突出的是勞力密集工種須面臨改變。經濟愈發達的地區,勞工密集的工作應該愈少,這是因為隨着社會與科技進步,產業轉型是自然趨勢。不少人質疑,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可能會破壞現有的產業結構,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而言,轉型並不一定是壞事。

害怕增加勞動力成本,究其本質,其實是對轉型的恐懼。經濟發展千變萬化,本不應存在「一本通書讀到老」的情況,但香港卻以長期剝削低下階層的方式,不公義地抗拒產業轉型和升級。不少低技術工作,如餐廳的侍應、收銀員、洗衣店員等,都可以由自動化機械所取代。事實上,自動點餐與結帳,又或是無人洗衣店等,在歐美、日本等先進地區已很普及,但香港在這方面卻裹足不前,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勞工薪酬太低,令企業欠缺改革意欲。香港的勞動成本偏低,代價卻是低下階層長期只能獲得勉強可供餬口的工資,這根本並非一個先進社會應有的態度。本文不斷強調,政府在調高工資的過程中,還須有其他措施配合,就此,政府一直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正好應撥款資助研究,或資助中小企購入自動化設備,幫助企業升級,減低對非技術勞工的依賴。

自動化送餐帶分成兩層,食物送抵後玻璃門會自動打開,客人可伸手拿取食物。

另外一方面,低技術工作的消失,意味着這些行業的人手需求將減低,將令原本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失去工作。驟聽起來,這對低技利勞工來說是噩夢,然而,難道沒有提高最高工資,自動化就永遠不會發生嗎?從成本的角度考慮,科技的成本只會不斷下降,而工資則會跟隨物價上升,一旦科技的成本明顯比工資低,僱主自然會轉用自動化的無人科技,因此,調高工資並沒有製造新的問題。既然自動化不可避免,政府更應該未雨綢繆,盤算如何輔助這些低技術勞工轉型才是正途。

2017年第3季的職位空缺有71,149個,比2016年同期增長2.6%,其中專業人員與輔助專業人員的增長更為可觀,分別達34.7%與11%。從此可見,香港並不是無工作可做,反而是「有工無人做」。提高最低工資,將會刺激生活消費,可以預期會有更多不同的職位出現,故只要經濟能順利轉型,低技術工作的消失並不是世界末日。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到教育上,延長免費教育至大專程度,大量增加大專學額,確保有志學童皆能接受大專教育,並多開辦不同類型的技術學校,提供傳統學校以外的出路。

回首香港經驗,輕工業在戰後至1970年代間為香港的經濟支柱,這些工業都以勞力密集為主。到了19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工資遠比香港低,結果使大量輕工業遷往內地;但從結果而言,香港經濟並沒有因此而崩塌,終於成功轉型成為金融都市。推動最低工資70元,正正是要興起另一波改革的浪潮。

首任特首董建華20年前已提出要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科技行業;惟之後面臨各種政治壓力而無力前進。(資料圖片)

最低工資曾經被認為是毒藥,受到不少經濟自由主義支持者及商家抗拒。但無論是歐美等先進地區,抑或是香港的數據,都說明了最低工資並不如想像般邪惡。最低工資只要定得合理,可以減輕貧富懸殊,使香港成為更公平的社會。從香港現時高昂的生活費用看,70元的倡議是一個現實而且合理的水平,並不能算是過分或貪心。只要有計劃地推行,每小時70元最低工資並非遙不可及的幻想,相反,那可能是是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助力。

  其他倡議專題  

罷工是談判手段 香港需要「罷工權」維護居住權益 正視「最低居住標準」直資=貴族? 要擺脫標籤 須嚴限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