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機敏若靈蛇 豐富香港金融市場內涵

在即將踏入蛇年之際,祝願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勝意;香港機敏若蛇,靈活應變,百業興旺。隨著去年底中央政府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加大力度推出一系列增量措施後,香港金融市場呈現積極跡象,市場交投及新股集資明顯回暖,全年新股集資額上升接近一倍至800多億元。加上最近人民銀行宣布一系列深化香港和內地金融合作的新措施,既可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亦可推動香港財富管理及資產市場於蛇年進一步發展。
國家外儲提高在港配置一舉兩得
上周於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多位重磅官方和業界代表分享真知灼見,當中尤以人民銀行潘功勝行長的講話備受關注。潘行長表示將聚焦四個重點方向,全力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香港金融業界對潘行長的表態感到振奮,特別是他更表示將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比例。
事實上,國家外匯儲備增加在港的資產配置,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是分散風險的考慮,在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國家調整目前外匯儲備的配置,從以美債為主轉為更平衡的不同貨幣資產組合,實在是無可厚非。而港元資產對國家來說,無疑是更安全且流動性高的選擇。另一方面,國家增加在港的資產配置,亦可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甚或可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主權基金或儲備產生帶頭作用,進一步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進一步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潘行長提到的另外三點政策方向,包括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到香港上市和發行債券,持續優化拓展內地與香港在股票、債券、理財、利率互換等領域的互聯互通,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合作。這些措施將為香港金融市場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特別是支持香港金管局推出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總額度達人民幣1,000億元,為銀行提供穩定而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而積極支持香港推出離岸人民幣國債期貨,亦將有助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國家最近發布2024年經濟增長5%,經濟總量達人民幣134.9萬億元,單是每年經濟增量也相當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儲備的需求只會持續增加。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應善用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好好把握這次人民銀行公布的政策方向,盡早落實措施,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積極豐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和深度,匯聚來自海內外資金和金融產品,發揮靈蛇的機智和敏銳,在複雜的世局中不斷蛻變,助力內地金融擴大開放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李民斌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