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奧運|港隊接連奪金 運動員退役支援仍待加強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黃展瑋

巴黎奧運接連為港人帶來喜訊!「香港女劍神」江旻憓於冠軍戰力克強敵,於女子重劍個人賽決賽為港隊奪得奧運首面金牌。其後張家朗更成功衛冕男子花劍金牌,泳手何詩蓓亦於女子200米自由式摘銅,令觀賽的港人振奮。但各界興奮之餘,亦要反思如何為運動員提供更好退役保障,以鼓勵更多有潛質的青少年入行。

所謂「十年磨一劍」,江旻憓金牌固然得來不易;但香港還有許多默默耕耘的運動員,卻未獲獎牌。「香港體操王子」石偉雄於奧運跳馬資格賽失手、未能晉級決賽後,其社交平台帖文透露他早於體操世界盃期間冒斷腳風險、四度打止痛針,才得以獲取佳績、取得今次巴黎奧運跳馬項目參賽資格;故他同樣值得港人敬重和支持,大家不能忘記其努力。

江旻憓先後修讀法律項士、博士(JD)課程,但這類「文武雙全」的「學霸」只是少數,許多運動員於人生黃金時期把全副心力用於操練和比賽,退役後易與社會脫節,甚至長期受傷患困擾。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要讓年輕人願意「搏盡無悔」成為運動員為港爭光,完善退役安排至為重要。

2018年起,政府推出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今年初教育局回應立法會提問時表示,過去5年體育及旅遊局主辦的「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計劃,有249人受聘為學校體育推廣主任協助學校和體育機構推廣體育運動。數字看似不少,但除開平均每年只有約50人受聘;而且起薪點最低約一萬八千元,與統計處今年公佈的8大畢業生平均月薪約二萬五千元有一段距離。當局應結合學界、商界的力量,可擴大退役運動員的支援,讓他們有更多元化出路。

港協暨奧委會札設有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為退役運動員提供諮詢服務、獎學金、生活技能訓練、就業配對等。當局可以此為基礎,結合大專院校,推出更多培訓計劃,使運動員能有更多出路。例如浸會大學就設有「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另外,部份運動員希望退役後獨立發展,例如擔任自僱形式的私人運動教練,甚至創辦自己運動會、運動用品店,港協暨奧委會可考慮擴大支援計劃,設立退役運動員的創業津貼或低息貸款。

政府有關當局亦應透過政策鼓勵更多企業及機構聘請退役運動員,例如為僱主提供補貼,提供稅務優惠等誘因,吸引其聘請退役運動員。完善的退役支援,有利吸引更多有潛質年輕人加入運動員行列,為香港培育更多優秀運動員,發揚香港運動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成為年輕人榜樣。

作者黃展瑋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HKSDRI)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