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區治理還不如看英王查理斯加冕大龍鳳?
香港早已經不再受英國殖民管治,英國君主是誰,老實說的確與我們無關。但話雖如此,查理斯早兩天的加冕典禮還是吸引了一些香港人的關注,諸如是查理斯的王冠、位列第三排的哈里,還有優雅的凱特。相比之下,政府官員忙於宣傳、建制派擺街站支持的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好像沒有多少人樂意關心。
根據Google搜尋趨勢,過去七天香港搜尋「查理斯」或者「加冕」的次數跟「區議會」不相伯仲,甚至猶勝一籌。《香港01》區議會文章四十多篇,瀏覽量加起來跟查理斯加冕的一篇主要報道可能還差不多。
地區治理未令社會感受成果
或說是香港人對政治意興闌珊,政治冷感。惟究其實,香港的地區治理跟查理斯加冕不正一樣,跟市民切實生活不相關嗎?當然了,區議會的直選議席由四百多大減至八十八,市民能夠投的候選人可能少了幾個。但除卻四年投票一次之外,區議會以及特區政府的地區工作,跟市民的生計、生活又有多少關係?
先不說區議會,屬於D2職級的民政事務專員,根據官方說明,負責向政府反映地區「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透過部門之間的磋商及合作迅速解決地區問題」。但事實上,全香港多少人認為他們的地區問題,曾經透過民政專員得到解決?走水貨的問題,平價團的問題,有多少居民會走進民政事務處,寄望由民政專員解決?
這屆政府增添民政專員兩個職責,分別是領導區議會以及關愛隊。正在陸續成立的關愛隊,根據政府所指,除了「探訪有需要人士外,亦會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那社會不免好奇,例如日前秀茂坪順利邨有女童疑被父親雙刀挾持,這樣的突發事故民政專員又有否協助處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深切關注,但顯然這些事情涉及的部門甚多,除了社會福利署,還有房屋署之類,是否正是地方民政所負責的跨部門工作?
香港不是要大龍鳳政治
政府說是「完善地區治理」,但實際方案主要只涉及區議會改制。就算建制派大鑼大鼓動員擺街站,在社會其實不會爭取到多少新的支持。如果擺街站能夠奏效,為什麼四年前擺街站支持修訂《逃犯條例》,三年前擺街站支持《香港國安法》,兩年前擺街站支持立法會改制,卻通通都起不了多少作用?
群眾不總是愚蠢。對於生計、生活沒大幫助的政治騷,他們還是能夠辨認出來。就好似英王查理斯的加冕典禮,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虛君並沒有多少政治意義,就當是七十年一見的傳統儀式罷了。但區議會不應該是這樣,地區治理更不應該是這樣。民政事務專員及其主持的地區管理委員會,應該是最貼身服務市民、解決社區問題的第一人。
李家超去年參選特首,矢言要讓市民有獲得感。如果做不到這樣,政府再多的電視宣傳,建制派再浩大的簽名街站,跟英王加冕大龍鳳的差別,就只在我們沒有一個小孩出來說穿國王的新衣。官員、建制派、民主派和我們傳媒,都在煞有介事地分析評論,市民卻寧願看名正言順的大龍鳳,或者追星、支持音樂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