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趨之若鶩的市區單位
比起不承諾告別劏房的發展局局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至少在姿態上給予社會更大信心。她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由於未來十年公屋供應充足,加上簡約公屋及過渡房屋,相信香港將不會再有租金昂貴而又環境惡劣的劏房。
何局長的推算不複雜。市區劏房呎租40元,簡約公屋將會是8元;前者人均居住面積50平方呎,後者70平方呎或以上。政府提供了更好選擇,市民自然不用再屈就於昂貴而惡劣的劏房。至於公屋輪候「三年上樓」的承諾,局長雖然矢言這個是政策目標,但補充說輪候時間涉及很多因素,假如市民心儀港島單位,輪候時間將會較長。
驥華苑最貴531萬 啟欣苑破萬蚊呎
事實上,市區(港島和九龍)公屋由於申請人數過多,2015年以後已經不予新申請,市民只可以選擇擴展市區(包括沙田、荃灣、葵涌等)、新界及離島的單位。而且港島不只公屋,居屋也是供不應求。周二(11月8日)公布價單的北角驥華苑售價介乎248萬至531萬,高層呎價超過1.1萬元,但依然大受歡迎。原因無他,除了海景之外,位置亦鄰近北角地鐵站,上班或約朋友也非常方便。同期公布的啟德啟欣苑最貴單位亦叫價479萬,呎價逾1萬元。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因為資助房屋不多在市區。根據房屋署網頁,237個公屋屋邨之中26個在港島區,83個在九龍區(其中逾半在觀塘和黃大仙),其餘過百屋邨也在新界區。但除此之外,更在於香港的經濟活動集中在了維港兩岸,以致許多市民也希望能夠居住在港九,就近工作和消遣。按2021年人口普查,368萬工作人口中47.2%住在新界和新市鎮,但只得29%工作人口在新界和新市鎮上班。
香港需要一個新「市區」
這亦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政府必須拉鬆香港的發展規劃,令新界也有足夠的經濟活動。這一方面減少市民的通勤成本,另一方面緩和市區的商住用地價格。《施政報告》形容北部都會區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其實在新界建立另一個核心商業區,更準確而言是釋放大量的潛在經濟能力,把省下來的成本花在發展和經濟活動之上。
從這個角度看,打破香港扭曲的地租結構,調控市民的生活成本,不只改善基層和夾心階層的生活水平,所釋放的潛能亦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公平公義與經濟發展不是對立而是統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寄語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也是這個意思。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已提出將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遷往北部都會區,帶動該區發展並騰出核心商業區土地,是一個可取的起點。但第一步並不足夠。當市區單位令人趨之若鶩、供不應求的時候,香港需要的是新一個「市區」。特首應該以核心商業區的標準建設北部都會區,並提出更多實際政策,制定具體指標,提速、提效地落實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