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第二次通電 美對華外交路線遇瓶頸
本周五(10日),中美公布兩國元首進行電話通話。近月雙方關係幾乎陷入完全僵局,雖然美國多次試圖接受中方高層,但都沒有獲得多大效果,像是7月底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以及今月初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兩次訪華行程,結果美方代表皆碰着一鼻灰。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總統拜登卻主動致電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可謂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實在這一通電話之前,中國已經對美方接觸給出了清晰回應,中國不同意美國拜登政府所謂「能合作的地方合作,該競爭的地方競爭,要對抗的地方會對抗」的接觸原則。中國不會接受美方在對自己有利時便合作,無利時便隨意打壓中國的取態。在舍曼訪華時,外交部甚至列出了清單要求美方糾正錯誤。
拜登對華戰略已到瓶頸
處於此種背景之下,拜登主動打出這通電話,正好反映了其對華戰略可能已經到達瓶頸,即使繼續下去亦難以帶來更多的進展。美媒分析指出,拜登致電習近平是想在官員接觸未帶來任何進展的情況下,嘗試一下元首通話會否帶來改變。不過,中方態度早已表明,習近平不可能因為拜登主動來電便改變。
由此觀之,拜登現時對華外交戰略恐怕無甚前路可行,因為中方絕對不會接受。拜登如果仍然堅持原有對華戰略的話,雙方對話可能就會關閉,演變成更深層角力。如果這是美國所追求的,中國無疑已經準備好應戰,就如習近平早前強調要「丟掉幻想、勇於鬥爭」。只是從拜登最終仍然選擇致電習近平的現實看,他就算不願全盤接受中方開出的條件,也至少要準備改變一部分現時美國的對華態度,否則打這通電話並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得放下價值觀外交
現實上,從美方通稿上看,美方這次也有意地避談一些中國早就列在清單上的問題。例如在1月時雙方通話時美方通稿尚有提及新疆及香港等問題,但這次只籠統地寫成「彼此利益、價值及觀點不同的話題」,也反映了美方這次不得不放下姿態。不過,儘管美國放輕了口氣,但中美的關係在未來到底能否有實際改善,最為關鍵的仍然是美國是否能尊重中方所開出的底線。
而從中方角度來看,中國從來就未有否定兩國是競爭對手。不過中方認為競爭是以不斷自我改良來作比併,而不是搞小圈子圍堵或以價值觀作為藉口攻擊他人。因此美方絕對可以強調自己改善的競爭關係。例如美國拜登政府推出基建計劃與中國競爭,甚至乎提出要在民主國家間聯合推出民主國家版本的「一帶一路」等競爭方式,中國也沒有反對。
此外,中國一直強調美方必須尊重中國所關切的問題,以及平等對待中國。美國如果要改變中美之間的問題,強調同樣自己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卻不應將此「武器化」作為一種圍堵中國的題材,因為雙方的價值觀差異並無底之分。只要美國能放得下改變中國的幻想,平等看待中國,兩者關係自然能有改善。